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现象。我省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这尤其体现在农村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逐渐扩大,与此同时我省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仍然在逐渐扩大,全省的基尼系数从2002年以后都超出了0.4的国际警戒水平线。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是否存在联系,相关政策是否能够影响,值得人们的关注。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和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可以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增加以及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我省的现实情况和理论出现了某种背离,因此本文选取江苏省作为研究对象,理论和实证分析了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互动关系和影响我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这方面的主要研究结果进行简单阐述。其次建立理论模型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利用1986-2013年江苏省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的转移能够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城乡收入差距也能够吸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两者之间能够彼此影响。实证分析方面,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VAR模型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乡收入差距构成的系统在长期偏离均衡时,两者能够自动调整到均衡状态。最后单向考虑影响我省收入差距的原因,以农村劳动力转移率为核心变量,逐个加入其他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显著控制变量,利用加入虚拟变量的逐步回归法构建的最优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率、经济开放程度、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农村劳动生产率和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这五个因素对我省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影响。最后结合本文理论部分和实证部分的研究结果,给出相关政策建议:推动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改变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城镇一体化建设;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