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梗死后抑郁(Post-cerebral-infarction Depression,PCID)为脑梗死后的常见精神类并发症。其临床表现为情绪消沉、兴趣减退,意识、失语和智能障碍等,医生无法对其详细问诊,加上缺乏特异性的检查手段,增加了PCID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因此探究一种客观性、特异性水平高的PCID诊断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目的⑴采用HAMD量表测评以探讨影响急性期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⑵通过分析急性期PCID患者的异常脑电活动,寻求诊断急性期PCID疾病的客观依据。⑶探讨急性期PCID患者的抑郁程度和病灶部位、脑电图之间的关系。⑷明确急性期PCID患者的异常脑电活动与HAMD量表测评结果一致,探讨急性期PCID的发病机制与生物-社会-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关系。方法选取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根据年龄和HAMD量表测评结果进行分组,并收集患者的电子病历。患者入院7天内进行脑电图检查,医师分析其异常脑电活动,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收集的数据。结果1.本文研究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321例,急性期脑梗死后无抑郁患者88例,急性期脑梗死后抑郁患者233例,急性期PCID的发病率为72.6%。2.急性期PCID发生的概率随着患者的教育程度升高而增加(P<0.05),相对于教育程度较低的患者,教育程度较高的患者易发生急性期PCID;而急性期PCID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明显关系(P>0.05)。3.高血压史与急性期PCID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P<0.05)。而急性期PCID与糖尿病史、饮酒史、吸烟史、合并症无明显相关性(P>0.05)。4.病灶部位(基底节、放射冠)、病灶个数≥2,易发生急性期PCID(P<0.05)。而其它病灶部位(额叶、颞叶、顶叶、枕叶)、脑梗死次数与急性期PCID无明显相关性(P>0.05)。5.急性期PCID患者的脑电图易呈现低振幅α波和θ波(P<0.05)。而急性期PCID患者脑电图中出现β波和δ波与急性期PCID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其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急性期PCID患者的抑郁程度与病灶部位、病灶个数、脑梗死次数、异常脑电活动无明显相关性,其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教育程度越高、高血压史、病灶部位(基底节和放射冠)、多病灶与急性期PCID的发生相关性较大。急性期PCID患者的脑电图易呈现低振幅α波和θ波脑电活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脑电图结果与HAMD量表测评的结果相一致,急性期PCID的发病机制由生物-社会-心理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脑电图可作为急性期PCID疾病的辅助诊断方法,为急性期PCID的治疗提供新的评价、监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