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简称冠心病(CHD),它是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一组疾病,又名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以胸痛为主要表现。近年来,冠心病发病趋向年轻化,患病率、再住院率及死亡率有逐年递增的趋势,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若能在早期进行冠心病的二级预防,能极大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结合辅助检查找到心肌缺血、坏死或冠状动脉阻塞的证据。常用于诊断心肌缺血的非侵入性检查有很多,包括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负荷试验、冠状动脉CT和核素心肌显像。有创检查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各项检查在适应症和不同需求的病人群体中各有优劣,常需联合诊断。由于部分冠心病患者在疾病早期并无典型胸痛表现,此时,上述检查手段存在漏诊率较高的难题。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是一种无创、可重复性高、且能通过分析运动时的大量数据而客观、定量评估患者包含心血管、肺、骨骼肌等在内的整体功能状态的检查手段。通过整体气体交换、心脏电生理、血流动力学和负荷功率等连续动态变化的综合分析,从整体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角度分析不同疾病状态下对于运动的反应,从而评价以心肺为核心的整体储备功能,判断运动受限的原因,对一些疑难病例进行病因分析和鉴别诊断,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判断疾病严重程度、评估预后及制定康复方案等方面。尽管CPET在诊断冠心病方面的价值尚存在不少争议,但已有充分的研究表明,CPET作为一项无创检查,通过有氧运动能力结合气体交换分析可以检测心脏冠脉供血的需要与供应之间的相对关系,为早期发现冠心病患者提供了依据,并显现出明显的优势。目的:观察我院冠心病患者的CPET特点,了解CPET对冠心病诊断、判断狭窄程度及评估疗效等方面的价值,为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74例作为冠心病组,同时选择同期确诊无冠心病的患者49例作为非冠心病组;根据冠脉造影显示血管狭窄程度将冠心病组细分为50%70%组44例和>70%组30例;比较冠心病组16例患者PCI治疗前后CPET的变化;根据CPET结果诊断冠心病,得出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CPET核心指标显示,冠心病组患者无氧阈(AT,mL/min)及其每公斤值(mL·kg-1·min-1)和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red)、峰值摄氧量(Peak VO2,mL/min)及其每公斤值(mL·kg-1·min-1)和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red)、峰值氧脉搏(Peak O2-Pulse,mL/min/beat)和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red)和摄氧量对应功率的递增斜率(ΔVO2/ΔWR)较非冠心病组均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间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均P>0.05)。在冠心病组患者中,狭窄程度>70%组与50%70%组比较,AT(mL/min,mL·kg-1·min-1和%pred)、Peak VO2(mL/min,mL·kg-1·min-1和%pred)、Peak O2-Pulse(mL/min/beat和%pred)均明显降低(均P<0.05),其余指标无显著差异(均P>0.05)。>70%组ΔVO2/ΔWR、ΔVO2/ΔWR>AT和ΔVO2/ΔWRRatio较50%70%组明显降低(P<0.05);而ΔVO2/ΔWR<AT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PCI术后,FVC、AT(mL/min,mL·kg-1·min-1和%pred)、Peak VO2(mL/min,mL·kg-1·min-1和%pred)和Peak O2-Pulse%pred指标较术前显著提高(均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均P>0.05)。以ΔVO2/ΔWRRatio<0.9作为判断冠心病的预测指标,敏感度为85.1%,特异度为75.5%。结论: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显著下降,且降低程度与狭窄程度相关;运动过程中,摄氧量对应功率的递增斜率降低,AT之后尤为明显,这可能是因为运动诱发心肌缺血致左室功能下降,心排血量降低,氧气需供相对不足,没法满足机体代谢递增的需要所致。PCI术后患者心肺整体功能状态有所改善,但也有人不升反降,这提示我们PCI能从解剖结构上解决大血管的堵塞问题,但对是否可能存在微血管/微循环病变和关闭问题、心脏功能性改变和症状缓解改善的影响等方面尚有待深入研究。CPET可为冠心病患者提供运动中整体氧气需供平衡和相对缺血的功能学证据,也可用于评估疗效等,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