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就是建立一个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如何设计问责机制才能妥善地解决这个问题成了我们需要面对的最大挑战。一直以来,有一个主张被广为接受:要建立一个对人民负责的政府,首先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选举民主,离开这个先决条件,无论如何都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在这一框架之下,许多研究者照搬西方的经验,硬套西方的理论,以期能够在中国建立一套符合西方经验,合乎西方理论逻辑的监督理论和实践体系。要在选举民主不发达的中国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就不能生搬硬套西方的理论和实践。有研究指出在不充分选举的条件下,通过实现财政预算监督,也能有效地制约政府的权力,实现监督政府的目标。 本文通过对泽国镇的一系列的创新实践活动分析整理,认为泽国镇建立的预算监督体系已经基本覆盖了预算的全过程,包括预算的编制、审查批准、执行、调整、决算等阶段,可称为“全程预算监督体系”。泽国镇的全程预算监督体系做到了预算的公开细化、广泛的公民参与、充分的民意表达、公民意识的培养,同时发挥了专家智库和第三方的评估机构的作用,调整了政府和人大的权力关系。泽国镇在选举民主不发达的条件下构建起了相对完善的预算监督制度,在打造对人民负责政府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其建立全程预算监督体系的经验是值得研究和学习的。本文认为泽国镇构建全程预算监督体系的经验是将构建全程预算监督体系这一大目标划分为三个战略目标:扩大公民参与、激活人大权力、调整权力关系。并在实现三个大的战略目标的过程中采用了三个主要的战术:取长补短,选择性学习;争取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尽可能减少阻力,接力推行改革;合理吸收专家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