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当今威胁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在脑缺血过程中,神经元出现死亡,并引起相应的功能改变。脑缺血急性期,缺血中心区神经元死亡以坏死为主,而缺血中心区周围的神经元则以继发性死亡为主,即以凋亡为主。细胞凋亡时伴随着机体自身基因的表达,这些基因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过程的干预而对凋亡进行调控,目前发现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与神经元凋亡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其中Bcl-2具有对抗脑缺血,保护神经元免受损伤的功能。本研究通过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予NGF处理,观察不同时间点Bcl-2、Bax、VEGF表达的变化,探讨NGF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健康SD大鼠,雌雄不限,鼠龄3~4个月,体重250~280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n=18),缺血组(n=18),NGF给药组(n=18),采用线拴法制作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参考Zea Longa 5分制评分标准评分,1分以上(包括1分)即为模型成功。于缺血90min实现再灌注,并于再灌注后当时、再灌注24h、再灌注48h腹腔注射NGF1.0ml(500U/ml,武汉海特生物制药),假手术组与缺血组大鼠于同一时间点腹腔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分别于再灌注后24h、48h、72h处死。用HE染色观察脑缺血后大脑的病理变化及NGF对其的影响,以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研究脑缺血后大鼠皮层Bax、Bcl-2与VEGF表达。结果:缺血组和给药组缺血病灶位于大脑中动脉支配区的额顶叶皮层和尾状核,部分大鼠的海马CA1、CA2区也受累。与缺血组相比,给药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减轻。镜下缺血组大鼠的缺血核心区细胞染色较淡,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肿胀,细胞核碎裂溶解,缺血周边区周围血管扩张,随缺血时间延长中心区细胞丢失更加明显。给药组大鼠缺血中心区及周边区也可见上述改变,但各对应时间点细胞损伤均较给药组轻。缺血组和给药组于大脑额顶叶皮层可见Bcl-2、Bax免疫染色阳性反应(棕色),染色部位为细胞浆及突起,细胞核不着色,24h、48h、72h各时间点上给药组Bcl-2、VEGF较缺血组表达明显增多,Bax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Bcl-2/Bax比值增大。缺血组和给药组VEGF阳性细胞表达较多,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NGF给药组在各时间点VEGF蛋白表达比缺血损伤组明显增加。结论:1、线栓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制作方法简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重复性和实用性,是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2、大鼠脑缺血后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可以减轻神经元的病理改变,提示NGF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3、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生长因子(NGF)可能是通过促进Bcl-2及VEGF表达,抑制Bax表达,从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