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首次研究了大田成熟烟叶和烘烤过程中同一叶片不同区位烟生理指标、化学成分、物理特性和组织结构指标的变化动态,以及氮素用量对主要碳氮组分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1.在烟叶打顶前后,在鲜叶片不同区位之间,以主脉水分含量最大,侧脉次之,叶基再次,叶缘和叶尖部较低;在不同的叶位间,烟叶水分含量随着叶位的增高有递减的趋势,尤其是叶片水分含量的递减幅度最大。烟叶中MDA含量呈现与水分含量消长的规律,而SOD活性表现出与水分含量变化相吻合的趋势。色素含量随着烟叶移栽后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在不同区位之间,同一时期内一般呈现由叶尖到叶基逐渐增加,叶缘到叶中部逐渐增加,侧脉和主脉中含量最小,且叶肉、侧脉和主脉两两之间差异均达到0.05显著水平;在不同叶位之间,同一时期内色素含量随着叶位的升高而增加。 2.在不同部位烟叶成熟采收时期,不同区位之间的淀粉酶和α-淀粉酶活性一般表现为叶脉较高,叶尖和叶缘次之,叶基部最低。GPT和GOT活性一般为叶肉组织大于叶脉,叶肉组织间以叶中较高,叶尖和叶缘部次之,叶基部最低。叶片不同区位GS活力在叶位间规律表现不一致,下部叶成熟时GS活力大小为主脉>侧脉>叶中>叶基>叶缘>叶尖;中部叶成熟时GS活力的变化一般呈现主脉>叶中>叶缘>侧脉>叶尖>叶基的趋势;上部叶成熟时GS活力的变化一般为主脉>叶中>叶缘>叶尖>叶基>侧脉。在不同施氮水平之间,烟叶成熟期的淀粉酶和a-淀粉酶活性均表现为低氮处理>中氮处理>高氮处理,GS、GPT和GOT活性表现为高氮处理>中氮处理>低氮处理。 3.在烘烤过程中,叶片不同区位的失水速率一般呈现“慢—快—慢”的“S”型变化规律;在区位之间,水分含量除叶尖在12h前略有增加,烘烤过程中水分含量一般呈现主脉>侧脉>叶基>叶中>叶缘>叶尖,叶尖和叶缘部失水较快,主脉在烘烤72h后才大量散失。转化酶和淀粉酶活性在烘烤过程中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然后又逐步增大的趋势;在不同区位之间,叶尖部的淀粉酶活性在烟叶烘烤24h左右迎来第一个“峰值”,主脉的“峰值”到来的最晚。转化酶活性一般是叶肉组织>侧脉>主脉;叶肉组织内部之间,在变黄前期一般是叶尖>叶缘>叶中>叶基,在变黄后期和定色前期以叶中部活性最大,叶基次之,叶尖和叶缘部较小。 在烘烤过程中叶片不同区位的SOD活性与MDA含量呈消长的关系。SOD活性在变黄初期急剧下降,随后一直平缓降低;在不同区位间,SOD活性在不同烘烤时期呈现主脉>侧脉>叶中>叶基>叶缘>叶尖的趋势。MDA含量大致呈现叶尖>叶缘>叶中>叶基>侧脉>主脉的规律。叶尖部SOD活性在烘烤过程中持续时间最短,丧失活性最早,在48h时几乎没有活性。 4.在烘烤过程中GS活力变化呈现变黄前期先升高,变黄中期逐渐降低,到变黄后期再次升高后又逐渐降低的双峰曲线变化。在不同区位之间,叶尖部GS活力升高幅度最大,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