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缩节安(DPC)定位定量及与其他因素的互作效应的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lian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缩节安(DPC)系统化控是防止棉花徒长、促进早熟和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塑造适合棉花机械采收株型的关键技术。实际生产中DPC的调控效果容易受到环境条件和其他栽培措施的影响,因而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确定DPC的应用时间和剂量。试验于2013-2014年在河北省河间市进行,采用2个棉花品种(鲁棉研36和邯7860)和2个种植密度(6.4和11.4株/m2),分别在苗期(6月初)、蕾期(6月中旬)、初花期(7月初)、盛花期(7月中旬)和打顶后(7月末)应用DPC,考察棉花生长速率、株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明确不同时期单次应用DPC对株型的定量定位调控效应,及与气候、品种和密度的互作效应,为黄河流域棉区制定合理的DPC应用策略提供指导,为棉花的高产优质栽培打下基础。(1)不同生育时期应用DPC对棉花株型的定位定量调控效应。DPC处理后的药效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药后10-15 d是药效最大期,药后25-30 d药效逐渐消失。DPC的有效期与天气和剂量密切相关,与品种和密度关系不大。天气干旱、DPC剂量大,有效期一般较长。以蕾期应用DPC为例,2013年6月份降水量为80.1mm,低剂量(7.5g/ha)和高剂量(30g/ha)的有效期分别为10和25d,2014年6月份降雨量为30.0mm,低(7.5g/ha)、高(30/ha)剂量DPC的有效期分别为23和32d。不同时期应用DPC对主茎节间长度和果节长度的影响范围不同。2013年苗期、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应用DPC对主茎节间的控制范围分别为第5-10、10-13、15-21和18-21节间,2014分别为第4-12、9-18、16-18和18节间。2013年,苗期、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应用DPC,分别对第1、2-6、8-16和11-16果枝的第一果节长度,第0、3-4、5-16和10-16果枝的第二果节长度,0、3-4、2-14和9-15果枝的第三果节长度影响显著;2014年,苗期、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应用DPC,分别对第1、2-10、9-12和10-12果枝的第一果节长度,第2、2-8、6-12和8-12果枝的第二果节长度,第1、1-5、5-11和5-12果枝的第三果节长度影响显著。打顶后应用DPC,仅2014年对第12果枝的第三果节长度影响显著。DPC对株型的定量效应并不机械遵守"剂量决定强度",受气候条件和生育时期的影响。棉株的生长速度快时应用DPC,定量效应更明显。(2)不同生育时期应用DPC及其与气候、品种和密度之间的互作效应对产量的影响。对不同年份、品种和’密度的结果进行平均,结果表明在苗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单次应用DPC分别使棉花产量显著增加5.6%、5.0%和6.1%,在蕾期和打顶期应用DPC对产量影响不显著。年份、品种、密度与DPC对产量的互作效应仅发生在特定的生育时期。苗期应用DPC与密度存在显著互作,高密度下(114000株/ha)DPC处理的增产幅度为9.4%,低密度下(64000株/ha)仅增产1.8%,这可能是由于高密度下DPC的促根效应更明显,棉株的吸收能力和对干旱、渍涝等非生物逆境的抗性更强。年份与初花期和盛花期应用的DPC均存在显著互作,2013年初花期和盛花期应用DPC分别增产14.1%和16.1%,而2014年2个时期应用DPC对产量基本没有影响,这主要与2013年7月份的降雨大而2014年7月份比较干旱有关。盛花期和打顶后应用DPC与品种存在显著互作,如盛花期和打顶后应用DPC邯7860的增产幅度分别为11.9%和13.2%,而鲁棉研36的产量变化不大(±2%),这主要与邯7860在生长中后期的长势较强而鲁棉研36的长势一般有关。(3)对棉花株型指标与籽棉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棉花产量与第一果节长度呈负相关关系,而且这一关系比较稳定,不受年份、品种、密度以及DPC处理的影响。籽棉产量与第一果节长度的线性拟合方程为y=-284.74x +7393.5。因此,第一果节长度既可作为预测棉花产量的一个指标,也可作为判断棉花DPC应用时间和剂量的依据。综上所述,我们建议黄河流域棉区DPC的应用策略如下,苗期应用3.75-7.5 g/ha DPC是必要的,特别是在高密度下;中期为了控制过度的营养生长,在初花期应用22.5-45.0g/ha DPC或者盛花期应用30.0-60.0g/ha,特别是在7月份降水多的年份;后期为了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尤其是生长旺盛的棉花品种,打顶后应用45.0-90.0 g/ha DPC。此策略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可将株高控制在103 cm左右,平均果枝长度约为27cm,基本符合机械采收的要求。该策略还需要更多的田间试验和/或作物模型来验证和完善。
其他文献
研究了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玫烟色拟青霉、淡紫拟青霉和委内瑞拉链霉菌对菌蝇幼虫杀灭率及虫卵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所选菌种对杀灭菌蝇幼虫及虫卵均有一定效果
"雪茸"是日本商品名,中文名是"杏鲍菇".雪茸SF1原始菌株引自武汉华真食用菌所,通过2000~2003年栽培试验,从中挑选出一个超大个体的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选育而成的1株优质高产
平菇驻9703是我所1997年在一个梨园的一株野生平菇株上分离获得,经多年驯化、提纯,于2001年初试于生产表现优良,2002-2003年20万袋大面积栽培表明,该菌株适温广、抗杂强、产
受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黑木耳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大朵木耳受到巨大冲击,出现大量积压现象,而小孔木耳却以外观好,质量优,口感好等优势,价格持续攀升。为了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
当前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生产技术日趋成熟,经历了从广口瓶生产栽培种到塑料菌种袋生产栽培种的变迁。但是,不少生产者在成品率上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黑木耳菌种生产的成品率普
研究牡蛎壳粉末的溶解特性及其投加条件下的UASB反应器的启动特性。以未投加反应系列为对照,系统考察了牡蛎壳粉末投加对颗粒化厌氧污泥的有机物降解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牡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