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明确不同垩白类型水稻品种间产量和品质的差异,本试验以垩白粒率不同的9个粳稻品种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试验田进行试验,比较了盐碱地种植的不同垩白类型水稻的农艺性状、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差异,研究了稻米垩白与主要产量、品质指标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垩白类型水稻品种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方面差异较大,低垩白品种的单位面积穗数较中垩白品种高了35.03%,穗粒数较中垩白品种低了53.77%,千粒重显著低于高垩白品种,产量显著低于中垩白、高垩白品种。不同垩白类型品种的垩白粒率、垩白度与结实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高垩白品种的垩白粒率、垩白度与优、中、劣势粒的实粒千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2.不同垩白类型水稻品种的穗数、中部二次枝梗数和下部二次枝梗数的差异均较大,穗数以高垩白品种低垩白品种中垩白品种,中垩白品种的穗数较高垩白、低垩白品种分别低了44.15%和41.07%,与高垩白、低垩白品种间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中部、下部二次枝梗数均以中垩白品种高垩白品种低垩白品种,中垩白与低垩白品种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3.不同垩白类型水稻品种分蘖期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功能叶片含氮量及功能叶光合特性的差异均较小;齐穗期和灌浆盛期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及功能叶片蒸腾速率的差异较大。高垩白品种齐穗期的叶面积指数较中垩白、低垩白品种分别低了35.25%和33.72%,干物质量较中垩白、低垩白品种分别低了53.37%和15.07%,灌浆盛期叶面积指数较中、低垩白品种分别低了20.86%和12.59%,干物质量较中、低垩白品种分别低了31.78%和18.49%,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4.高垩白品种精米率最高,较中、低垩白品种分别提高2.60%和1.77%,整精米率最低,较中、低垩白品种分别低了4.91%和15.60%。不同垩白类型水稻品种的垩白粒率、垩白度与整精米率均呈负相关,但相关性均不显著。不同垩白类型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以中垩白品种高垩白品种低垩白品种,高垩白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711**和r=0.682**)。不同垩白类型品种间外观、口感和食味评分差异均不显著,低垩白品种具有较高的最高黏度、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与中垩白、高垩白品种间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