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金融深化的不断推进,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产品更加丰富,国际金融市场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相应地,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家庭金融资产总量和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庭的投资决策行为也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研究和关注,家庭金融随之崛起,在2006年美国金融协会(AFA)上,Campbell首次将家庭金融作为继资产定价、公司金融后又一新兴的金融学研究领域,从此,关于家庭金融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我国,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股票、基金、证券、银行理财产品等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也不断丰富,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也日益丰富和多样化。资产配置行为已成为影响家庭消费的重要变量,家庭的跨期选择行为对资本市场发展的和宏观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这样,金融资产作为“财产性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关系家庭自身福利的提高,更关系到如何顺利实现储蓄向投资的转变,关系到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家庭金融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我国家庭金融资产总量和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那么我国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状况如呢?哪些因素有影响到我国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和金融资产配置呢?这是一个极具研究意义的话题。根据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数据,我国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率处于较低的水平,其中股票市场参与率为8.84%,基金市场参与率为4.22%,诚然,我国家庭金融参与率较低的现状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本文将着重从金融发展这一新的视角对我国家庭金融市场参与情况和资产配置情况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研究金融发展、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和非正规金融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金融发展的角度对我国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率低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深入分析了金融发展对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最后针对我国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率较低的现状和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从发展金融的角度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希望能对提高我国家庭金融市场参与水平,增加居民收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且能够扬长避短,有效减少非正规金融的危害。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论文的结构、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文章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对国内外关于金融发展、家庭金融资产配置、非正规金融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并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研究方向。第三章是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理论的简单回顾,并指明样本数据中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的总量和结构状况、文中对家庭金融资产的界定,并引出本文的研究主题。第四章是变量描述和模型设定。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引入相关变量建立自己的计量经济模型。第五章是实证部分。主要以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的数据为样本,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重点分析了金融发展对我国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和资产配置的影响。第六章是稳健性检验。再次证明了模型结论的正确性。第七章是结论和政策建议。金融发展提高了我国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程度,正规金融的发展对非正规金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此基础,提出了发展金融,以增加我国家庭金融参与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通过相关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本文用每万人拥有银行的来衡量金融可得性作为金融发展水平的替代变量,每万人银行数量越多,家庭金融可得性越强,金融发展对我国金融市场参与和资产配置具体影响为:第一,金融发展提高了家庭正规金融市场参与程度:一方面会提高家庭持有风险资产和股票资产的概率;另一方面,会促进家庭进行金融资产结构的调整,提高风险性金融资产在金融资产的比重和股票资产在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比重;第二,金融发展会减少家庭在非正规金融市场参与程度:家庭会减少在非正规金融市场的融资需求,同时也会降低在非正规金融市场上的供给参与。同时,家庭借出款的比重也随着金融可得性的增加而降低。总之,正规金融的发展会使家庭更多的参与正规金融市场,进行相应地资产配置,对家庭非正规金融市场有参与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文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的最新数据,从宏观的角度对现阶段我国家庭金融市场参与情况和金融资产配置情况进行了阐释,一定程度上丰富家庭金融这一新兴的学科在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也对经典投资组合理论下投资者组合的“相异型”和“有限参与”问题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本文综合应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主要有:第一,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文运用Probit模型分析金融发展对我国家庭正规金融市场参与和非正规金融市场参与的影响;然后运用Tobit模型研究金融发展对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结构(风险资产占比)、风险资产结构(股票资产占比)和民间借出占比的影响。第二,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方法。在建立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计量模型时,既考虑微观因素,如家庭特征变量和人口统计变量,又加入宏观经济变量金融发展水平,这一变量也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第三,统计学方法。用均值分析法对我国家庭金融市场参与情况和金融资产结构情况进行了简单的描述性分析,指明文章的研究方向。与以前相关论文相比,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微观数据和宏观视角。国内基于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研究或基于宏观数据,或基于部分微观样本数据,样本容量相对较小。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最新数据,建立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计量经济模型。在以往文献中,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影响因素中大多为微观因素,如家庭特征、人口统计特征等,本文重点研究宏观因素——金融发展对我国家庭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第二,宏观变量微观化。本文用每万人拥有银行数作为金融发展的替代变量进行相应地研究。第三,研究范围的全面性。对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分析,不仅包括正规金融市场上,而且拓展到非正规金融市场上;选择金融发展的替代变量时,不仅从间接金融角度选择了每万人银行数作为金融发展的替代变量,而且从直接金融角度选择了每万人营业部数作为其另一个替代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从需求和供给的两个角度对我国家庭非正规金融参与进行了分析。同时由于本人学术水平有限,在研究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第一、模型构建的不完全性。健康状况、流动性约束等也是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变量,由于样本中未设计、获取这些方面的数据,模型中并没有出现这些变量,未能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第二、由于论文中所采用的数据为截面数据,很难解决关注变量的内生性问题。但本文使用县(区)每万人银行数,就是为了最大程度上避免内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