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的文学图像关系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am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与图像关系(包括诗画关系)的研究和探讨一直是古今中外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关注的热点。简言之,文学与图像关系的核心是语言与图像的关系,即语图关系,而语图关系的核心,则是文学表意实践中的“语象”与“图像”关系。这不仅是传统文学理论研究立足的基础,也是我们关注当代文学表意实践不应该忽略的理论前提。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传媒的发展变化,人们的审美表意方式、精神文化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于是,在“文学生产场”中,涌现出电子书、超文本、影视改编、网络游戏和新媒介“图文体”等各种“语图文本”,它们极大地丰富了当代的文学表意实践,并且和“内嵌”于新媒体语境中的各种“泛文学”形态一起,拓展了文学表意实践研究的理论视野,也将文学图像关系的学术探讨推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纵观21世纪以来文学图像关系研究的现状,其前期理论成果可谓汗牛充栋,新说迭出,蔚为大观。由于传统学术思维对当代研究者的影响,他们在审视文学表意实践中的语图关系时,往往只将传统文学艺术表意实践的经典文本作为考查对象,并以此来建构对文学图像关系的理性思考。具体表现为:其一,很多研究者并不熟悉当代新媒体文学表意实践的现状,因而只能站在宏观角度去构建文学图像关系的一般性论述,这样,他们所得出的结论就很难有针对性地透视和解析新媒体文学表意中语图关系的新特征与新动向。其二,虽然很多研者对文学图像关系的理论研究早已有之,但对于当代新媒体文学表意实践的关注却很少,甚至忽视这种新的文学表意实践对于建构完整的语图关系理论体系的重要性。其三,是介入到当代文学表意实践中的图像媒介发展、演变和进化速度太快、类型过于庞杂,因此,研究者对新媒体图像的分类和甄别就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系统总结新媒体文学图像关系的理论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当代文学研究者在审视新媒体语境中的文学图像关系时,仍然习惯于以文学表意活动的历史语境为经,以传统文学表意中的符号关系为纬,忽视、鄙视甚至无视当代新媒体文学实践的成就对于语图关系理论当代发展的开拓性,最终造成了文学理论研究与文学表意实践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乃至出现“断裂”。研究者在话语体系、批评范式和方法思路上的僵化与守旧,导致了文学理论研究和文学表意实践一起变成“被边缘化”的社会存在。我们认为,虽然上述学术思考也涉及了文学表意问题的核心,具有某种理论性与涵盖性,但是,由于缺乏对新媒体语境下新的表意实践的理论概括,因此,这些关于文学图像关系的理论成果,概因缺乏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而有隔靴搔痒之嫌。有鉴于此,本论文将紧密围绕当代中国文学表意实践的新媒体语境展开,通过历时与共时两个维度,文本阐释与理论分析相结合,以期对新媒体文学表意实践中的语图关系进行深入剖析,并力图做到逻辑自洽。由于新媒体、新技术的介入,当代文学表意实践中的语图符号系统都已发生了剧变,特别是图像符号,在传统“手绘图像”的基础上,它们发展为以机械复制为生成机制的“机绘图像”和以计算机软件自动生成的“数绘图像”。新媒体是机绘图像和数绘图像栖身的主要载体。因此,参与文学表意实践的新媒体图像的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它们从模仿文学表意到意义的自我指涉、从对文学世界客观呈现的“静观图像”演变为自动诱发读图者做出回应的“施为图像”。其结果是,我们对于文学本质问题的思考也必然随之发生改变;新媒体文学本身的审美特征也随着对语图关系的新思考而浮出水面。基于此,本论文将围绕“文本图像”、“语图文本”、“语图漩涡”以及“语图间性”等新媒体文学表意活动的核心问题,深入具体表意文本,结合代表性案例的学术阐释,深度剖析新媒体文学实践中语图符号间彼此交互的多个维度。论文绪论部分首先对“新媒体”这一文学语境进行理论概括,同时结合新媒体时代的文学表意实践的分析,对本论文选题的研究现状、主要论域、意义价值、思路方法以及创新不足等内容进行总体性概括,以此引申出本论文论证的主要对象——新媒体时代的文学表意关系问题及其本质。第一章简要梳理语图符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表意关系史,特别是对新媒体出现后的文学表意实践的整体格局与语图关系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以期揭示文学媒介融合变化对于文学表意实践发展演化的影响,确立正确的研究方法与思路,为后文的具体论述提供必要的理论参照。第二章重点探讨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文学在创作、传播、接受过程中表意符号的“新变”,以及由此带来的语图符号在表意实践中的跨界互动、叙事缝合和语义置换。本章将具体讨论文学网站的视觉化表意结构、电子书阅读界面的图文一体化特征以及超文叙事的语图跨界“缝合”,从而对新媒体语境中文学表意文本的图像化问题进行理论梳理。第三章重点阐释以视觉图像为载体、语言符号“内嵌”其中的“语图文本”及其文学表意和图像指涉间的关系图式,揭示语言符号“嵌入”图像文本后的演变规律,并对这类“语图混融”的新媒体文学形态所表现的审美属性和语义特征进行论析。本章具体分析和阐释超文本的影视改编、网络游戏以及新媒介“图文体”中的语图关系问题,意在揭示文学主题与图像改编之间反复演绎的“语图漩涡”现象及其美学特征,并试图对当代文学批评的论域进行学术拓展。第四章重新回到当代文学表意的新媒体语境中,对当代文学表意实践中“语言文本的图像化”、“语图文本的自我指涉”、“语图符号间的叙事缝合与语义缝隙”以及“新媒体图像的施为性”等理论问题进行概括,结合语图关系研究已有的成果,构建“语图间性”理论研究的符号学模型。与此同时,本章还将紧紧围绕新媒体图像介入文学表意过程中所产生的“意指断裂”与“表征错位”问题,对当代文学活动与图像表意间的多元互涉关系加以归纳,以期构建新媒体语境下文学图像关系的批评话语体系。余论部分将新媒体文学表意的“语图间性”上升为一种批评模式,通过回顾手绘图像、机绘图像和数绘图像介入表意实践后文学活动本质属性的发展和演变,结合新媒体语境,呼吁学界紧跟文学表意实践的新步伐,以文学本位观为指导,以现实人文关怀为依托,建立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语图符号批评范式。综上所述,新媒体文学的表意实践几乎囊括了语图关系各个历史时期的审美特征,从语图合体的和谐叙事,到语图分体的表意悖论,到语图互文的意指融合,再到语图关系的审美超越,语图关系的发展演变史,实际上就是人类思维体系不断解放更新的审美表现史和文学表意形式的进化史,语图关系发展的这种“正-反-合”式的演进规律,表明了人类利用语图符号对文学审美意义生成的一种动态推衍、螺旋上升和无限接近的意指过程。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经济逐年稳健增长及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企业将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竟争格局,科学有效地进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提高综合管理水平,能够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本文对
目的分析早期干预和随访管理应用于早产儿中对其脑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30例早产儿,随机分成研究组(15例)与对照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
某油田钻井队在空气钻井过程中发生一起钻铤断裂失效事故。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试验、硬度测试、金相检验、微观观察等方法对钻铤断裂失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以2,3-二乙酰对甲苯-D-酒石酸(D-H 2DTTA)为原料,与金属Dy(Ⅲ)盐反应,经过单晶-单晶转换,得到一种新的酒石酸(H 2tar)配合物[Dy(Htar)3(H2O)3]n(1),对该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
农业之于农民和国家生死攸关,而农业的命脉在于土地,农业革命根本上便在于土地革命.本文详细阐述了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第四次农业革命的内容、突破口与出路以及
1病例报告患者男,70岁。因左面部无痛性肿物2年于2002年3月26日入院。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面部长一蚕豆大肿物,并逐渐增大,无疼痛及其他不适。患者于1992年因膀胱癌行栓
综述了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渗析、电渗析、渗透汽化和液膜技术等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对这些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并列举了它们在电厂中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