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髌手法对兔膝关节软骨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yz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手术方法建立新西兰兔右膝关节骨内高压型骨关节炎模型,使用揉髌手法施术于模型动物的右下肢,通过科研设计及资料统计学处理,以探讨:1.揉髌手法对兔膝关节软骨细胞PCNA表达的影响;2.揉髌手法治疗对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3.揉髌手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可能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上肯定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病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采用新西兰兔50只,随机分为手法组、针剂组、模型对照组、假模组和正常组各10只。前3组通过手术结扎并切断右侧臀下静脉、股静脉和大隐静脉造成骨内高压型骨关节炎动物模型,假模组显露相应血管但不结扎,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造模1周后手法组采用揉髌手法分别施术于兔右下肢5周共17次;针剂组右膝关节内每周注射1次玻璃酸钠注射液,连用5周。其余3组不做任何处理。造模后16周末处死所有动物,取右膝关节内侧胫骨平台软骨组织,采用HE染色法光镜下检测软骨组织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软骨细胞增殖率,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肉眼大体观察:手法组和针剂组见关节面光滑,软骨透明度略低,有光泽,未见明显缺损及新生物。模型组和假模组见关节面粗糙,软骨面颜色灰黄,无正常透明度及光泽,可见明显缺损及骨赘形成。正常组见关节面光滑,边缘规整,软骨透明,有光泽,未见缺损及新生物。   HE染色法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为:手法组:大部分软骨表面光滑平整,局部可见小裂隙,四层结构基本清晰。软骨层增厚,表、中层细胞增多,排列稍紊乱。潮线尚存,但部分稍模糊或出现双潮线。甲苯胺蓝染色轻、中度减退,个别动物重度减退。   针剂组:大部分软骨表面光滑平整,局部可见小裂隙,四层结构基本清晰。软骨层增厚,表、中层细胞增多,排列稍紊乱。潮线尚存,但部分稍模糊或出现双潮线。甲苯胺蓝染色轻、中度减退。   模型组:软骨表面局部凹凸不平,裂隙易见,并可见深达辐射层的糜烂及缺损,四层正常结构消失。软骨层明显变薄,软骨细胞减少,大小不等,排列紊乱,并可见灶性崩解、坏死及骨囊肿形成,嗜酸性小体多见。潮线扭曲紊乱,并可见软骨下血管入侵潮线。甲苯胺蓝染色轻、中度减退。个别动物软骨层甲苯胺蓝染色完全消失。   假模组:软骨表面不光滑,可见深达辐射层的糜烂及缺损,局灶骨赘形成。四层结构紊乱。软骨层厚度不均,大部分软骨层明显变薄,软骨细胞减少,个别动物软骨层增厚,表、中层细胞增多,排列紊乱,有簇状增生。潮线扭曲紊乱,并可见软骨下血管入侵潮线。甲苯胺蓝染色轻、中、重度减退均可见。   正常组:软骨表面光滑平整,表层、中间层、柱状细胞层及钙化层四层结构清晰。细胞大小一致,排列规整。潮线完整清晰。甲苯胺蓝染色无减退。   PCNA表达率:模型组14.88±7.14%,手法组43.83±3.09%,针剂组34.82±2.84%,假模组16.19±13.05%,正常组3.83±5.83%。与模型组比较,手法组、针剂组和正常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揉髌手法可提高兔膝关节软骨细胞PCNA的表达率,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延缓软骨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改善滑膜组织的扩散功能,促进了滑液的分泌,改善了软骨组织的物质代谢。
其他文献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病机不明的,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直肠和结肠炎症性疾病。该病的发病原因可能是遗传、免疫、感染、精神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导致,因此常常反复发作且治愈难度较大,与大肠癌的发病存在一定关系,故对本病的积极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对中药复方溃结爽
摘要:寒门学子求学路上的重重困难是怎样形成的,这个问题成为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该关注的问题。经济条件较差,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资源的不平均,社会给予寒门学子的负面影响都使寒门学子都使寒门学子求学难。我们怎样从各方面帮助寒门学子考上他们理想的大学。  关键词:寒门学子;求学难  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统计,1978~1998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约占三成,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
目的:  本次研究旨在观察导师经验方六味地黄合二至丸加减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验证该方在临床治疗中的安全性。  方法:  主要应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根据疾病的判定标
内容摘要:  教学要培养能力,这是现代教学思想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教学的根本任务。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培养一代富有创新意识,具有创造能力的新人,这就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教法”的研究,同时必须注重“学法”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完成课堂上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方式和手段,是与教师的施教过程密切相关的。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习,教学的着眼点应是教学生“会学”,而不仅仅是“学会”,要掌握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