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关乎中国几亿农民的健康,本应受到高度重视。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却举步维艰,农民看不起病、看不到病、看不好病的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就是以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念为指导,在党和国家把“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大背景下,力图从财政视角寻求解决农村医疗卫生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认为,我国农村医疗卫生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缺少有效的“治道”。这种“治道”,既不同于以往政府对所有农村医疗卫生领域的直接干预,也不是主张将其全部市场化,而是要首先按照经济性质上的差异,将农村医疗卫生合理划分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两大领域,然后在此基础上明确政府在每个领域应承担的相应责任,并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施以不同的财政政策手段,进而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财政保障机制以保障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分四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介绍。第二部分从农村公共卫生和农村基本医疗两个角度分别考察了其各自的现状,并对制约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分别探讨了农村公共卫生和农村基本医疗财政保障机制的构建。其中,农村公共卫生财政保障机制的构建着重强调政府的提供责任,力图保障农村公共卫生投入的足额、稳定增长并实现财政投入的效率性;而农村基本医疗财政保障机制的构建则侧重于制度环境的营造,具体到财政领域,就是要通过构建多层次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和促进农村基层医疗卫生组织的服务能力的提高两个途径来实现农村基本医疗和可得性和可及性,确保农民看得起病、看得到病、看得好病。农村公共卫生财政保障机制和农村基本医疗财政保障机制共同构筑起完整的中国农村医疗卫生财政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