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对国内自主招生的教育行政话语、校长话语、学者话语和家长及学生话语进行分析。语料分别来自报刊、杂志、网站和微博等官方和非官方媒体上教育部政策文献和官员的公开发言及采访记录,相关中学及大学校长发表的观点,学者的研究成果,及家长学生相关言论。
论文以费尔克劳夫的批评话语分析模式为基本理论框架对所选语料进行分析。费尔克劳夫将批评话语分析模式简化为文本分析和社会分析两个层次。文本分析方面,本文分析文本中的词汇、语法等形式如何表现出文本的三大意义表达方式:表征、行为和认同;社会分析方面,主要分析话语秩序,即所采用的话语、体裁和风格。
分析结果表明:来自不同利益群体的自主招生主体各自在权力关系中所处位置不同,导致其主导意识形态不同,对待自主招生的视角不同,话语关注点存在显著区别;同时话语又维护各群体现有权力关系和群体利益:官方作为领导者和政策制定者,积极制定并推行高考改革政策,鼓励和支持自主招生,其话语具有指导性和强制性特点;相关中学和大学校长作为政策执行者,在政策范围内各自强调中学和大学需要更多的自主权,对政策兼有肯定和否定;学者利用学术研究方法分析自主招生,具有相对的客观性和可行性,其话语是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来源;公众位于自主招生权力体系的底层,虽无法解决自主招生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但很快总结出应试技巧适应自主招生体制。
国内高考改革正在探索阶段,自主招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其发展方向应根据国情,借鉴高教发达国家相关模式。
该论文的研究价值和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批评话语分析很少涉及自主招生话语,本文研究扩大了批评话语分析研究范围。其次,该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人们对自主招生话语的批评分析意识,从而更加客观地审视自主招生,有效解决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进自主招生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