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散语境下的当代海外阿拉伯文学研究 ——以欧洲阿拉伯移民诗人及作品为例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q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当代欧洲的阿拉伯移民诗人群体及作品为例,在流散语境下关注当代海外阿拉伯文学。流散者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在精神层面沦为无家可归的浪子,这既给流散文学带来了广阔的视野和全新的视角,同时也造成了流散作家在文化层面的精神分裂。乡愁与文化身份认同始终是流散文学的两个重要主题,此外,流散作家在本土文化与移民地文化的交流碰撞中进行跨文化写作,形成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笔者从创作主题与创作手法两个方面对当代欧洲的阿拉伯移民诗人及作品展开研究:创作主题方面选取流散文学最典型的两个主题—乡愁与文化身份认同;创作手法则包括苏非神秘主义创作倾向、西方文艺思想影响下形成的创作理念等。然后,笔者将当代欧洲阿拉伯移民诗人及作品与旅美派诗人及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最终旨在对当代欧洲阿拉伯移民诗人群体以及当代海外阿拉伯文学作一个相对客观的描述及评价。本论文分为三大部分:绪论、正文、结语。绪论部分粗略介绍当代海外阿拉伯文学的发展概况、梳理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指明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介绍被取作研究对象的五位当代欧洲阿拉伯移民诗人及选择标准)、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创新点及不足之处。正文分五个章节:第一章论述当代欧洲阿拉伯移民诗人作品中的多维度乡愁书写,以美籍巴勒斯坦学者爱德华·赛义德在《知识分子论》中有关“流亡”的论述作为切入点,指出当代欧洲阿拉伯移民诗人经历了真实情景和隐喻情景的双重流亡,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流亡经历丰富了当代海外阿拉伯文学中的乡愁书写维度,具体表现为传统怀念故土式的地域乡愁、缅怀历史的文化乡愁以及对存在意义进行形而上求索的哲性乡愁。第二章探讨当代欧洲阿拉伯移民诗人作品中体现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首先,欧洲阿拉伯移民诗人不能彻底融入移民地社会,他们是移民地社会主流文化中的“他者”;其次,欧洲阿拉伯移民诗人因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等与阿拉伯本土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强烈的疏离感充斥内心,他们是阿拉伯本土社会中的“谔谔之人”,富有批判意识,多在作品中针砭时弊。此外,当代欧洲阿拉伯移民诗人的作品反映了阿拉伯之春后叙利亚人的文化认同危机,如移民德国的叙利亚诗人艾哈迈德·伊斯坎德尔·苏莱曼在诗歌中将文化认同作为创作主线,认为当下的叙利亚问题必须从文化方面寻根探源,反复强调叙利亚的本土文化是古叙利亚文化,并以古代东方神话原型为依托,否认叙利亚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属性,总之,当代欧洲阿拉伯移民诗人群体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产生了认同危机。最后,笔者通过对比分析当代欧洲阿拉伯移民诗人的文化认同危机与埃及作家塔哈·侯赛因代表的埃及地方民族主义思想,探究文化认同危机产生的原因。第三章论述欧洲阿拉伯移民诗人作品中的苏非主义。当代海外阿拉伯移民诗人经历了真实和隐喻双重意义上的流亡,为了宣泄纾解流亡的伤痛,他们更容易走向形而上的哲学国度,探索内心精神世界;苏非思想倡导的宗教包容态度与当代海外阿拉伯诗人推崇的理性、包容的宗教观不谋而合;苏非主义肯定人作为“个体”的存在价值、彰显人的主观能动性,这种价值观类似于西方社会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所倡导的人本主义理念。所以,当代欧洲阿拉伯移民诗人的创作一般具有苏非主义倾向。苏非主义在欧洲阿拉伯移民诗人作品中有如下四个表征:一、唤醒人性中的神性,具体以德国籍黎巴嫩诗人萨约翰·卡拉姆的《毛拉纳在红街乞讨》等作品为例展开分析;二、凸显个体存在的价值;三、强调炼金术等神秘元素的精神维度,当代欧洲阿拉伯移民诗人的作品中常见炼金术等神秘元素,伊本·阿拉比等苏非大师均强调炼金术的精神维度,在练金术中,可看到古希腊科学与化学的融合(利用火-空气-土-水原始元素周期表)以及通过秘传方法改造个人的尝试。如果客观存在的物体能够从一种物质转换为另一种物质,那么人的灵魂也能从一种基本状态转变为一种高尚的、如金子般的状态;四、泛神论倾向,主要以移居德国的叙利亚诗人艾哈迈德·伊斯坎德尔·苏莱曼的作品为例、联系结合纪伯伦的《行列圣歌》分析说明。第四章介绍当代欧洲阿拉伯移民诗人的诗歌创作理念。阿拉伯现代诗从发轫之初便与西方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本章中,笔者先简略回顾阿拉伯现代诗的发展轨迹,并通过查阅已出版的共44期《诗歌》杂志,列表统计该杂志对西方现代诗的译介情况,以此佐证西方现代诗对阿拉伯现代诗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然后利用互文性的理论具体探讨西方现代诗对当代欧洲阿拉伯移民诗人创作产生的影响,分析德国籍伊拉克诗人法迪勒·阿扎韦的诗作与英国诗人T.S.艾略特、美国诗人沃尔特·惠特曼等人作品中的互文性。最后,从“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观”、“鼓励突破创新”、“西方文化市场中阿拉伯移民诗人的创作立场”等三个方面分析阐明欧洲阿拉伯移民诗人的创作主张。第五章将从创作主题、创作手法两个方面对欧洲阿拉伯移民诗人群体与旅美派进行对比分析。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当代海外阿拉伯文学不能被简单地视为旅美派文学的延续,不能冠以“新侨民文学”之称,因为它在许多方面均不同于一个世纪前的旅美派;当代海外阿拉伯文学脱胎于本土文学,因受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它具有不同于阿拉伯本土文学的文化特质,是对阿拉伯本土故事的“离岸”书写。
其他文献
学位
幼儿园安全工作直接关系着幼儿的安危、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和保证。《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章明确对幼儿园的安全提出了要求,我园也始终坚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一、环境细处生根,提供安全保障幼儿喜欢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体验、冒险。在新园规划初期,我们就考虑到户外既要兼顾自然生态又要做到注重安全细节。于是,
期刊
融合教育,又被称为全纳教育,是指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在普通学校的班级中与普通学生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方式。20世纪中期,融合教育从欧美国家兴起,到现在已经积累了很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我国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融合教育的实验与推广。《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指出,要办好特殊教育,推进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全覆盖,
期刊
为实现对室内有害物质有效实时监测,及时控制新风机对室内环境加以改善,设计了以STM32系列单片机为核心的监测与控制系统。采用了传感器模块、新风机驱动模块、WiFi模块等采集室内PM2.5、TVOC、甲醛的浓度值,经软件编程实现系统对数据的获取以及对室内环境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控制新风机状态,通过WiFi无线通信技术,连接到互联网后将数据发送至云平台,用户可利用手机等智能终端
城乡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新中国成立初,毛泽东同志提出:“城乡必须兼顾,必须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使工人和农民,使工业和农业紧密结合起来,绝不可以丢掉乡村只顾城市。”在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乡村建设行动的关键时期,亟需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认真解决好规划编制、基础建设、产业壮大、人居环境、人才保障、要素流动等问题,高质量推进乡村发展。
期刊
竞争激烈的当下,人们围绕“躺平”与“内卷”掀起诸多争论。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企业经营不易,职场人的内心正遭受一番番煎熬。如何帮助职场人建立起内心秩序,更有动力地去工作?本期《商学院》杂志为您推荐以下书籍,希望您能从中获得启发。
期刊
学位
病例:男,15岁。于3岁时出现上腹部胀满不适,隐疼,伴恶心,呕吐3~5次/日。呕吐物为胆汁样,与饮食无关。有时上腹部出现包块,但很快自行消失。大便稀,5~6次/日。十余年来反复发作,多次在当地医院按慢性胃肠炎、克隆氏病治疗,经禁食补液与胃肠减压后症状缓解。近5天来因上腹隐疼、呕吐、腹泻伴里急后重,高热39.4℃,入我院内科。体重34公斤,消瘦。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未触及肿块、
期刊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针对城乡公共资源供给差距、农民进城门槛较高、农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城乡要素价格扭曲等问题,需要从做好城乡融合的总体规划、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推动城镇化发展、促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这几个方面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