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城市聚集,从而导致住房需求不断增加。为了缓解城市居民多样化的住房需求,改善城市住房供应体系,国家多次提出“住有所居”住房保障制度。其中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发展,在缓解中低收入人群住房困难问题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国内关于保障性住房相关问题的研究也逐步增多。然而,国内关于保障性住房相关研究,过多的将注意力集中在建设布局、建设发展等宏观层面,而缺乏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城市聚集,从而导致住房需求不断增加。为了缓解城市居民多样化的住房需求,改善城市住房供应体系,国家多次提出“住有所居”住房保障制度。其中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发展,在缓解中低收入人群住房困难问题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国内关于保障性住房相关问题的研究也逐步增多。然而,国内关于保障性住房相关研究,过多的将注意力集中在建设布局、建设发展等宏观层面,而缺乏关于建设管理及选址实施等微观层面的研究,致使保障性住房的实际建设效果不尽人意。南京市江北新区直管区作为2015年国务院设立的第13个国家级新区,在经济发展、住房供应、公共资源配套方面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具有需求量大、可塑性强的特点。基于以上背景,本文拟从保障性住房选址方面,对南京市江北新区直管区保障性住房进行分析研究。1.对国内外关于保障性住房选址分析方法、评价指标的选取及评价指标量化研究进行梳理、归纳。总结了保障性住房选址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及保障性住房合理选址的特性并构建出保障性住房选址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以及具体分析方法优缺点比较对比分析,选取出AHP层次分析法及GIS空间分析方法并建立了保障性住房选址影响因素。2.基于前文构建的保障性住房选址评价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选址影响因素的权重,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完成对南京市江北新区直管区保障性住房选址影响因素量化,最终通过图纸的形式直观的展现出南京市江北新区直管区保障性住房选址适宜度评价图。3.结合南京市江北新区直管区保障性住房选址评价结果,笔者从与相关城市规划结合、与公共交通的联系、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以及适当围绕产业园区建设方面提出了保障性住房规划选址的优化策略,希望能对后续的保障性住房选址研究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全文约5.0万字,图32幅,表24个。
其他文献
在我国,城市设计一直存在“重设计,轻管控”的现象。城市设计导则作为将城市设计语言转化为管理语言的工具,一定程度上为落实城市设计意图、指导建设实施提供了保障。截止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有关导则的理论及实践应用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缺乏结合实施效果对图则的编制进行跟踪反馈。本研究以地块城市设计图则这一微观层面的城市设计成果的编制作为研究对象。文章首先从地块城市设计图则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入手:归纳整理国内外在
由地缘性、利益相关性和资源互补性而引发的区域旅游发展不均衡问题,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区域社会经济等层面发展的现实差异。正是在此背景下,探讨旅游竞争力的构成、动力系统以及转化机理,寻求沪宁杭城市群旅游业协调发展从自发到自觉,进而推动长三角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再迁跃,才具有鲜明而重大的时代意义。本文遵循“理论联系实践”的研究思路。首先通过文献梳理及对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辨析,明确了旅游竞争力的内涵要义,进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正在全面打破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居民生活模式与乡村居民逐步统一。交通、通信、饮食、娱乐、文体等各类公共活动空间、公共基础设施总量不断增加,公众生活、工作、学习的便利性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城镇化发展同样需要更多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某种程度来看,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总量如何、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镇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及规模,而要想在更短时期内将城乡差距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稳步提升和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小学校园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新规范的贯彻落实对未来小学校园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外关于小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策略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目前的研究成果不够全面,对于指导一些特殊条件下的小学校园实践项目尚有一定欠缺。鉴于此背景,以重庆市中华路小学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归纳总结关于小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可行
避难场所建设是城市综合防灾的必要依托,更是城市安全建设的基础,而校园作为城市开敞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日益成为防灾避难的着眼点。近年来,我国各类灾害频发,而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入到后期建设阶段,城市的规模扩大与人口增多也使得各类灾害的发生易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与损失。因此,高效地将校园开敞空间转化为避难场所在当下的城市安全建设中极为重要。本研究以南京市主城区的样本学校为研究对象,涵盖了小学、中学、大学
为响应国家经济转型的要求,南京市江北新区各个产业均面临绿色化、创新化转型,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全程参与,人才对于新区建设意义非凡。人才问题关乎到江北新区国家级新区建设,关乎到南京创新名城建设及城市进程的推进。当前各个城市都在进行激烈的“人才争夺战”,纷纷出台各种人才安居政策来吸引人才,江北新区直管区作为江北新区发展创新产业和完成产业的绿色高端化转型的“主战场”,对江北新区直管区的人才房选址研究有
2017年,杭州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名录。在过去的20年间,杭州已经成功地在主城区抢救并保护了336处、50余万平方米的历史建筑,完整保留了26处,总占地面积达416.82公顷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街区是凝聚着城市历史风貌与地域文化特色的容器,它既要保持街区内传统街巷肌理、传统建筑元素,同时还要满足当代人对建筑空间的现代化使用需求,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城市绿地具有缓解热岛、削减能耗、调控雨洪、净化空气、提高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是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高密度建成区,实施地面绿化的成本巨大,利用屋面闲置空间添绿能有效补充地面绿化不足,提高土地利用率,并为城市居民提供近距离的生态服务。当前,全球变暖与城市热岛效应双重作用导致的高温热浪与建筑能耗剧增问题日益突出,而屋顶绿化的降温节能效益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重要途径。以
我国对不同高度居住地块容积率值域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随着我国城市发展逐步进入存量开发阶段,以及住房供应由“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的转变,对居住用地的容积率管控也将从现在的以控制高限为主转向高低限双控方式,以确保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同时,也能保障“住有宜居”目标的实现。为此,本文以南京中心城现状居住地块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定量与定性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重点对南京中心城
随着中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区域一体化发展,尤其是以中心城市为主体的城市群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区域发展的主体模式。南京都市圈的一体化发展在全国层面是比较典型的范例。溧阳作为南京都市圈的最新成员城市,借助南京城市中心功能和首位度的提升,在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接轨南京、融入南京发展,对自身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休闲产业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休闲产业虽然是新兴产业,但已经显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