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汽车消费信贷作为一种已经发展的很成熟的个人贷款产品,它不仅为提供汽车消费信贷服务的金融机构带来了丰厚利润,也为推动轿车家庭普及化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我国于1998年开展汽车信贷业务,主要由商业银行提供,约占全部汽车贷款总量的95%。随着贷款买车的人越来越多,汽车消费贷款已成为仅次于房地产信贷之后的第二大消费信贷市场。由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自身普遍存在缺乏一整套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的问题,再加上我国社会信用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个人汽车消费信贷所面临的风险问题已逐渐成为其发展的瓶颈,对该项业务的发展产生严重阻碍作用。 中国建设银行自开办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以来,信贷的规模以及中间业务收入出现快速的增长,这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但是,随着银行同业竞争日益激烈,以及汽车消费市场的爆炸性增长,近些年来,个人汽车消费信贷的不良率也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并且贷款风险逐步显现出来,这就增加了银行的成本,增加了经营的难度。因此,为了有效的控制汽车消费贷款风险,科学的评估借款人的信用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这些问题,如何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提高个人汽车信贷业务的经营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出发对建设银行的汽车消费信贷环境、经营制度规范及在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和应采取的竞争策略进行了分析,并对建设银行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