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II-IV族或II-VI族元素组成的量子点(又称半导体纳米晶体,Quantum Dots)是一类尺寸大约为1~10 nm的材料,其三个维度的尺寸都在几十个纳米以下,导致材料内部各方向上运动的电子都受到限制,进而引起量子限域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一系列的特殊效应,从而派生出量子点不同于宏观材料的电学和光学特性。与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相比,荧光量子点具有宽而连续的激发光谱,其发射光谱可控,发射峰窄且对称,Stokes位移较大,量子产率高,抗光漂白性能强,空间兼容性好等性质。量子点的这些特性使其具有取代传统有机染料,作为新型荧光探针的深远潜力,在生物医学、光电器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传统的有机相合成比起来,水相合成量子点的方法具有廉价、绿色、简单等特点,制备得到的量子点水溶性及生物相容性好,因此引起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制备的量子点产率低,荧光稳定性差等缺点限制了该法的广泛应用。在引入核层外部包裹壳层结构的方法后,可以有效地减少量子点的表面缺陷,改善其晶型结构,从而得到高荧光性能、高稳定性的核/壳型量子点。CdSe具有高的能带宽,是研究比较成熟的量子点之一,在其表层覆盖同样具有高能带宽的ZnS壳层,可以有效改善量子点的发光效率及稳定性,同时其低毒性,使制备的核壳型量子点具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在水相中,利用超声波辅助的方法合成具有高荧光性能的量子点,并研究了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本制备条件下合成的ZnS荧光量子点,通过XRD研究其晶型结构,表明其粒径约为3~4nm,且产物纯净;发射光谱宽,半峰宽窄,峰型对称;荧光效应明显,稳定性良好。利用简单,快捷的前驱体制备法合成了单核型CdSe量子点,研究发现当反应溶液pH为9,物料配比为RSH:Cd2+:Se2- =2:1:0.5时,得到的CdSe量子点荧光效应最好。在合成单核型CdSe量子点的基础上,采用外延一步生长法在CdSe核层上包覆ZnS层,制得核/壳型CdSe/ZnS量子点。包覆后荧光量子产率提高,荧光效应增强,稳定性大幅提高。紫外-可见光谱有明显的蓝移现象,展现了良好的量子效应。研究发现超声波在量子点瞬间成核时有重要作用,对粒径的大小有着积极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