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许叔微,南宋著名医家,被后世公认为宋代伤寒五大家之一。他的《伤寒百证歌》与《伤寒发微论》通过歌诀与论文的方式对伤寒之病因、病机及诊疗进行阐述,历代多有刊刻。《伤寒百证歌》与《伤寒发微论》现仍存在诸如首次出版时间不定、相关目录著录不一,其与同时期伤寒著作的关系不明等问题。通过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二书的流传与继承,并且为相关目录学著作的修正与更加深入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本文梳理各目录书中《伤寒百证歌》及《伤寒发微论》的描述,并选取《伤寒百证歌》的四个版本,即国家图书馆藏元刻本、明万历刘龙田乔山堂刻本、刘晚荣藏修书屋刻本,及陆心源《十万卷楼丛书》本;《伤寒发微论》的三个版本,即国家图书馆藏元刻本、明万历刘龙田乔山堂刻本,及陆心源《十万卷楼丛书》本进行对比,探索《伤寒百证歌》及《伤寒发微论》的首次出版时间、相关目录著录情况,其与同时期伤寒著作的关系,及版本特点等问题。结果文章共三部分,第一章介绍《伤寒百证歌》及《伤寒发微论》的版本流传情况,并描述各选取版本的基本情况。第二章整理相关目录书中《伤寒百证歌》及《伤寒发微论》的记载,并就《伤寒百证歌》卷数、《伤寒发微论》书名、初刊年代、刘晚荣藏修书屋本《伤寒百证歌》的依照版本、《伤寒百证歌》取材问题进行考证。第三章集中对比明刻本与国家图书馆元刻本,总结明刻本在版面、文字、内容上的特色。结论(1)许叔微《伤寒百证歌》的大部分歌诀取材自朱肱的《活人书》,非直接以《伤寒论》为依据。注释内容多取自《伤寒论》《金匮玉函经》《内经》等。(2)万历刘龙田乔山堂本《伤寒百证歌发微论》与国家图书馆藏元本《伤寒百证歌》与《伤寒发微论》之间的区别并没有达到“面目全非”的程度,唯“伤寒百证歌”部分“目录”、第八十六证“多眠歌”。“伤寒发微论”部分“论温疟证”篇“予曾精意深究”起至结尾有较大差异。(3)万历刘龙田乔山堂本《伤寒百证歌发微论》并非新刻,而是在前板上修改而来。且万历刘龙田乔山堂本《伤寒百证歌发微论》依照本与国家图书馆藏元本《伤寒百证歌》与《伤寒发微论》较为相似。(4)《伤寒百证歌》与《伤寒发微论》的初刊年代无定论,但在国家图书馆藏元本、静嘉堂藏元本、明本依照本《伤寒百证歌》与《伤寒发微论》之前应该有一个版本。而此版本是否为宋本,尚须更多材料。(5)刘晚荣藏修书屋本《伤寒百证歌》依照本可能并非宋本,是否为南京图书馆藏《伤寒百证歌》,尚须南京图书馆资料的公开。(6)《伤寒发微论》为《伤寒百证歌》之续,但并非《直斋书录解题》中的《翼伤寒论》,但可能与之有内容上的联系。(7)除万历刘龙田乔山堂刻本外,现存《伤寒百证歌》自元刊本以来均为五卷本。至于《直斋书录解题》等早期文献记载的“三卷”是否为“五卷”之讹,尚须更多材料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