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慢性肾衰患者的五态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两者的相关性,论证中医心理古朴人格学说辨证施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中医情志护理积累临床资料。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广东省中医院门诊及病房就诊的慢性肾衰患者共300例,采用基线资料表、《五态人格量表》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1.291例慢性肾衰患者五态人格分布,阴多阳少型患者占44%(太阴型占26%,少阴型占18%),阴阳平和型占32%,阴少阳多型占24%(少阳和太阳型分别占16%和8%)。接受调查患者的五态人格分布性别差异不大,只在少阳人格维度女性患者的得分稍高于男性患者。2.全职患者太阳人格维度得分明显偏高。3.太阴人格维度得分与患者学历成反比,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的患者较中学、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患者而言,其太阴人格维度得分都比后两者高。4.慢性肾衰前三期患者在性格方面差异不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患者与尿毒症患者比较,太阴型人格维度得分明显低于尿毒症组;肾功能衰竭期患者较尿毒症患者而言,阴阳平和得分明显偏高。5.病情严重程度相当的患者,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出现抑郁和恐怖的不良情绪。6.心理健康水平与患者的职业状态有关,退休与无业患者心理测评各因子得分差异不大;退休患者与全职患者比较,SCL-90总均分、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全职患者;而全职患者较无业、退休患者而言,抑郁因子得分都明显偏低。7.患者受教育程度越低,SCL-90总均分、躯体化、强迫症状、精神病性因子得分越高。8.相邻两期的肾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差异较小,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SCL-90心理测评的结果越不理想。9.SCL-90总均分及量表10个子因子与五态人格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1.中医古朴五态人格辨证慢性肾衰患者证属阴多阳少者偏多,这与广州地区慢性肾衰患者以脾肾阳虚为主的证型分布特征相符合。2.引起患者出现心理问题从多到少的五态人格类型依次是太阴、少阳、少阴、太阳及阴阳平和型人格。说明临床中医古朴五态人格理论与现代西医情志理论具有相通性,五态人格的正确分型不仅能够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价值,同时也为心理护理指明方向,符合中医学“身心并治”的思想观。3.慢性肾衰患者五态人格的辨证论治,除先别阴阳外,还应考虑性别、文化水平和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