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安全与农业安全约束下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研究 ——以盘龙区为例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ade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建设范围迅速扩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但城镇建设用地的飞跃式扩张及粗放式发展带来生态环境恶化和优质耕地被占用等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资源供需失衡问题。人地矛盾加剧,严重威胁着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及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悖。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为国土空间规划服务,能够实现在规划时期内发挥引导和城镇发展的作用,达到控制城镇无序蔓延,边界内集约高效发展和保护农业安全及生态安全的目的。在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体系构建工作全面开展的背景下,合理将城镇发展需求与保障农业安全、生态安全相结合,客观全面的模拟出未来城镇空间扩张的时空动态变化,划定合理的城镇开发边界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尝试以盘龙区为例对生态安全及农业安全下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进行研究。本研究首先基于地理信息图谱、城镇建设扩张强度及景观格局变化,梳理分析了盘龙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状况,对盘龙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城镇空间扩张机制进行摸底;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构建生态安全与农业安全约束下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法。生态安全与农业安全约束下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主要解决:驱动因子遴选;生态安全与农业安全限制城镇无序蔓延空间的集成;城镇扩张模拟及边界划定的问题。据此,论文结合文献资料及前人成果初步选取驱动因子并利用随机森林对其进行遴选,作为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因素;研究区内生态安全空间及农业安全空间的评价利用InVEST模型、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农业空间适宜性评价进行分析,利用空间分析协调生态安全与农业安全空间,用来限制城镇空间的无序扩张;采用马尔科夫链模型对盘龙区2050年城镇空间进行模拟,基于集成后的约束空间,利用FLUS-UGB模型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结合盘龙区内相关规划对开发边界进行校正。研究中将农业安全与生态安全同时作为约束城镇扩张的条件,充分考虑了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的重要性,选取随机森林遴选驱动因子、利用FLUS-UGB进行城镇空间扩张及边界合理划定。基准情景下,利用FLUS模型模拟划定2050年盘龙区城镇空间面积为174.71km2,模拟总体精度达到0.97,Kappa系数为0.80,在保障生态安全与农业安全的前提下,模拟2050年城镇空间面积为126.33km2,模拟总体精度为0.98,Kappa系数为0.86,模拟精度较高,通过UGB模型对城镇开发边界进行提取,最终划定边界内的面积为122.51km2。研究结论如下:(1)随机森林在遴选驱动因子时精度较高,是一种有效的驱动因子遴选工具,驱动因子合集更好的反映了研究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驱动未来城镇空间扩张;(2)生态安全、农业安全作为控制城镇扩张的条件,有助于保障生态用地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和农业生产安全,防止城镇开发边界不合理划定造成城镇空间无序扩张对生态及农业用地盲目侵占造成破坏;(3)借助FLUS-UGB模型基于生态安全与农业安全约束情景对城镇扩张空间进行模拟,模拟精度较高,符合盘龙区城镇扩张规律,为盘龙区未来城镇发展提供参考。在基准情景下,城镇空间呈现摊大饼式的增长,在生态安全与农业安全情景下,城镇空间呈现有规律的“放射性”扩张,划定城镇空间的面积为122.51km2。
其他文献
高硫铝土矿是一种难处理的铝土矿资源,拜耳法赤泥是拜耳法生产氧化铝过程中的一种有害的高碱度固体废渣。高硫铝土矿和拜耳法赤泥的综合利用一直都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如果能够解决高硫铝土矿中硫含量过高的问题,并同时分离高硫铝土矿和赤泥中的铁铝等有价金属,高硫铝土矿和拜耳法赤泥的综合利用有利于我国的铝工业和钢铁工业的发展,促进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本文对高硫铝土矿和拜耳法赤泥里面的氧化铝和氧化铁的分离进行研究,
化工分离是现代化学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分离过程,每年需要消耗世界能源的10-15%。因此,研究低能耗的替代分离技术十分必要。膜分离技术由于在分离过程中不涉及任何的相变化,能效高,且易于实现连续化等特点,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分离技术。然而,目前所使用的膜材料多为聚合物膜,此类膜机械强度较差,容易受到酸性气体的腐蚀,且由于膜材料自身性质的影响,其分离性能会受到“trade-off”效应的限制,提高
金刚石具有优异的光学、力学、热学、电学性能,是一种典型的多功能材料,在航空航天、能源、精密加工等高新技术领域有着极佳的应用前景。然而,天然金刚石非常稀有且价格昂贵,多用于首饰等奢侈品消费领域。高温高压法制备的金刚石多为颗粒状,缺陷及杂质较多,多用于磨削领域,极大地限制了金刚石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而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可实现在较低的生产成本下制备出大尺寸高品质金刚膜,引起了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
作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各类基础工程建设中常出现的一类工程,岩质边坡工程其自身具有的潜在危害性一直被专家学者所重视。然而传统、常用的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体系存在一定主观性和局限性,无法全面、客观的评价边坡工程稳定性。为此,本文以个旧市对门山岩质高边坡为依托,通过定性分析、定量计算与可靠度分析法相结合的一套新体系全面对边坡稳定性作出评价。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通过FCM聚类法确定了岩体优势结构面分组
Pb-Ca-Sn系阳极作为铜电积的主要阳极材料得到了迅速地发展,但是依然存在着阳极电位高和耐腐蚀性差等缺点。因此,为了降低能耗减少阳极腐蚀,本文从确定Mn2+和Co2+离子影响机理、制备工艺优化(包括优化淬火热处理温度和浇铸厚度)和控制变质剂添加量等三个方面对Pb-Ca-Sn阳极进行改性。首先,Mn2+和Co2+离子对Pb-Ca-Sn阳极在Cu SO4-H2SO4溶液体系下影响发现:电解液中Mn2
闪烁体是一种能够将X射线或者其他高能带电粒子(如α粒子、β粒子)转化为紫外或可见光的光-光功能转换材料。目前,闪烁体在基础应用研究和辐射探测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高能物理、工业无损检测、材料研究以及医学成像等领域。传统的无机单晶(如Gd2SiO5:Ce3+、Cs I(Tl)、Bi4Ge3O12(BGO))因其结构的稳定性和优异的光学闪烁性能从而成为商用的闪烁体材料。然而,单晶的制备
在推进信息化与新能源发展的今天,多晶硅作为半导体与光伏行业的核心原材料需求量与日俱增。改良西门子法以成熟的工艺与简单的设备成为多晶硅的主要生产工艺,然而使用该工艺进行生产时能耗过高是目前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多晶硅沉积中传热过程对生产总能耗产生主要影响。本文针对改良西门子法生产过程中能耗过高的问题,开展了多场耦合作用下多晶硅还原炉能量耗散机理研究。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理论(CFD),使用仿真模拟手段,通过
羟基磷灰石晶须(HAw)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生物活性和骨传导性,被普遍用于陶瓷材料的增韧。但是,想要制备出一种既有良好力学性能和优良的生物活性,造价又较为低廉的牙科玻璃陶瓷复合材料仍然是一个挑战。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Si O2-Na2O-K2O-Ca O-P2O5-Li2O-B2O3-Sn O2基生物玻璃陶瓷粉末,可降低烧结温度,并在粉末中加入不同含量的羟基磷灰石晶须(HAw)、球形氧
电极是有色金属电解的核心部件,其选择与制备在湿法冶金行业中至关重要。本文从电极基体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入手,结合前期实验室应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的Al/TiB2+Ti4O7复合涂层材料为基体。通过孔隙率的测量,发现采用等离子喷涂法制备的复合电极材料的喷涂功率为36k W,送粉量为30g/min,喷涂距离为105mm,氩气流量为2.6m3/h的条件下,极大降低了电极表面双层结构中的电荷电阻,从而加快了
二硫化钼是重要的固体润滑材料及半导体材料,在柔性电子、透明晶体管、生物等一些先进领域也表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钼精矿是制备二硫化钼的主要原料,金属元素如砷、锡、铅、铋、锌、铁等的硫化物在辉钼矿浮选制备钼精矿的过程中与二硫化钼一起选出,需要在后续工艺中除去。现行化学浸出法除杂工艺存在成本高,流程长,污染严重等缺点。本文结合真空冶金的优势提出了真空蒸馏、真空氯化的方法分离杂质并提纯二硫化钼;结合氧化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