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摄食和生长是养殖业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关系到养殖的成败,而呼吸和排泄是生物进行能量代谢的基本生理活动,不仅反映了生物的生理情况,也反映了环境因子对自身的影响。了解和掌握大菱鲆的生长和代谢,对其养殖过程中的放养密度、饲料投喂以及水质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为大菱鲆的循环水养殖水处理设备的配备和设计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本研究以初始体重为(11.91±1.4)g的大菱鲆幼鱼(Scophthalmus maximus)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设定不同浓度的溶解氧(DO)(6.0±1.0mg/L、12.0±1.0mg/L)、氨氮(FA)(0.01mg/L、0.04mg/L、0.07mg/L、0.10mg/L)和亚硝酸氮(1mg/L、5mg/L、9mg/L、13mg/L),研究其在三者交互作用下的生长和代谢情况。本文做了以下研究:①研究了三者交互作用下大菱鲆幼鱼摄食、生长的变化情况,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了大菱鲆幼鱼摄食、生长的回归模型;②研究了三者交互作用对大菱鲆幼鱼耗氧和排氨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了大菱鲆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回归模型;③以研究结果为依据,设计了一套养殖40t的大菱鲆循环水养殖系统,对比了不同充氧条件下的经济投入和效益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溶解氧和氨氮对大菱鲆幼鱼的摄食、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而亚硝酸氮对其影响不显著(P>0.05)。实验表明,随着氨氮浓度的增加,大菱鲆幼鱼的摄食率、增重率和特定增长率下降;而随着溶解氧浓度的增加大菱鲆幼鱼的摄食率、增重率和特定增长率升高。随着时间的增加,大菱鲆幼鱼的生长加快,各组之间出现显著差异,说明大菱鲆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水体中的氨氮,并且能够适应一定范围内环境因素的变化带来的长期影响。提高溶解氧的浓度能显著降低氨氮对大菱鲆幼鱼的毒性作用,改善其生长环境,并有效提高大菱鲆幼鱼的摄食、生长水平,对饲料的利用效率也明显提高。(2)不同溶解氧、氨氮和亚硝酸氮条件下,大菱鲆幼鱼摄食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的逐步线性回归模型分别为:FR(%)=0.576-4.667×FA+0.022×DO (R2=0.952, P<0.01);WGR(%)=67.231-1031.4×FA+4.570×DO (R2=0.951, P<0.01);SGR(%)=0.817-11.69×FA+0.052×DO (R2=0.922, P<0.01)。其中,溶解氧和氨氮都入选了线性模型,而亚硝酸氮没有入选,说明在本研究设定浓度下,亚硝酸氮对大菱鲆幼鱼的摄食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影响不显著。本模型的建立,确定了不同溶解氧、氨氮和亚硝酸氮对大菱鲆幼鱼的摄食和生长的影响程度,为大菱鲆循环水养殖增氧系统的设计、饵料的投放及水质与生长情况管理提供依据。(3)溶解氧和氨氮对大菱鲆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显著(P<0.05),亚硝酸氮对其影响不显著(P>0.05)。大菱鲆幼鱼的耗氧率随溶解氧的增大而增大,相同氨氮浓度条件下变化幅度为[(0.1223±0.0136)-(0.2086±0.0103)]mg/(g·h),而随氨氮浓度的增加,其增加量也逐渐减小;当氨氮浓度小于0.07mg/L时,耗氧率先随氨氮浓度的增加而小幅增加,当氨氮浓度大于0.07mg/L时,随氨氮浓度的增加而大幅度下降。大菱鲆幼鱼的排氨率变化趋势和耗氧率相似。(4)实验60天后大菱鲆幼鱼的耗氧率(RO)与氨氮(FA)、体重(W)、溶解氧之间满足以下关系式:RO=0.185+0.009DO-1.19FA+0.006W(R2=0.76,F=4.226,P<0.05)。体重与耗氧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幂函数RO=aW-b表示,其中,a的取值为4.0596-11.851,b的取值为0.7419-1.2412。实验60天后大菱鲆幼鱼的排氨率(RN)与氨氮(FA)、亚硝酸氮(NR)、溶解氧(DO)体重(W)之间满足以下关系式:RN=13.827+0.256DO-130.51FA+0.056W (R2=0.963,F=34.888,P<0.01)。体重与排氨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幂函数RO=aW-b表示,其中,a的取值为68.759-1977.7, b的取值为0.5363-2.0514。由系数变化可以看出,随着氨氮浓度的增加,耗氧率和排氨率随体重的增加下降幅度加大。(5)对不同溶解氧条件下循环水养殖大菱鲆进行了经济分析,结果表明,提高溶解氧的浓度可以大幅降低饲料的成本投入,同时降低了养殖周期,提高了养殖密度,增加了养殖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