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iO2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它能在太阳光下降解各种污染物,同时其具有成本低、无毒性、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受到各国研究人员的关注。然而TiO2也存在宽带禁度较大、光源利用率低、载流子复合率高等缺陷。通过研究发现,离子掺杂改性是克服这些缺陷,提高TiO2光催化活性的一种重要手段。针对以上背景问题,本文拟通过单一金属离子掺杂和多种金属离子共掺杂的方法对TiO2进行优化改性,以提高TiO2在紫外光下的光催化效率。并用XRD、SEM、FT-IR、以及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其在紫外光辐照下降解甲基橙的能力。主要实验研究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硝酸铟为铟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In掺杂TiO2(In-TiO2)材料。结果表明,所制材料在不同In掺杂浓度和煅烧温度下均为锐钛矿相,In3+以同晶取代方式占据TiO2中Ti4+的位置,形成InxTi1-xO2,提高了光生载流子产率。适量的In3+掺杂抑制了二氧化钛晶粒的生长,使材料的平均孔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二氧化钛晶粒逐渐增大,比表面积逐渐减小。400oC煅烧制得的3%In-TiO2的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94.4m2/g)。紫外光降解甲基橙实验表明,400oC煅烧制得的3%In-TiO2具有最强的光催化能力,光照70min可使甲基橙完全降解;而在同等条件下,纯TiO2对甲基橙的降解率仅为62.3%。2以CTAB为模板导向剂,考察不同CTAB浓度及煅烧温度对3%In-TiO2光催化剂结构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TAB的加入促进了In-TiO2的结晶和颗粒的均匀分散,增大了二氧化钛颗粒粒径和比表面积,并造成了TiO2晶格膨胀。适当的煅烧温度能够去除表面活性剂,并保持一定的比表面积。紫外光照60min后,500oC制备的,CTAB浓度为0.12mol/L的In-TiO2光催化剂对甲基橙的光催化率达到91.8%。比表面积和晶格膨胀是光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3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硝酸铟为铟源,氯化铝为铝源,采用溶胶-凝胶法首次合成了In-Al-TiO2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所制材料在不同Al浓度掺杂和煅烧温度下均为锐钛矿相,适量Al掺杂抑制了二氧化钛晶粒的生长,增加了样品的比表面积。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样品晶粒和平均孔径逐渐增大,比表面积逐渐减小,400oC煅烧制得的0.5%Al-3%In-TiO2的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108.9m2/g)。一部分Al3+以取代式掺杂进入TiO2晶格,造成TiO2晶格缺陷,增加了材料表面羟基数量,抑制了光生载流子的复合。紫外光降解甲基橙实验表明,400oC煅烧制得的0.5%Al-3%In-TiO2具有最强的光催化能力,光照40min可使10mg/L的甲基橙溶液完全脱色。4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硝酸铟为铟源,氯化镧为镧源,采用溶胶-凝胶法首次合成了La-In-TiO2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所制材料在不同La3+浓度掺杂和煅烧温度下均为锐钛矿相,La3+以取代式掺杂进入TiO2晶格,造成TiO2晶格缺陷,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适量的La掺杂减小了二氧化钛晶粒尺寸,造成了材料比表面积的增大。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TiO2晶粒逐渐增大,颗粒硬团聚加剧,比表面积逐渐减小,400oC煅烧制得的0.3%La-3%In-TiO2的比表面积为129.8m2/g。紫外光降解甲基橙实验表明,400oC煅烧制得的0.3%La-3%In-TiO2具有最强的光催化能力,光照40min可使10mg/L甲基橙溶液完全脱色。UV-Vis图谱表明,La3+掺杂改变了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