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促使城市居住区建设得到迅猛发展,但大量住宅的堆砌并不等同于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寒冷地区居住区外部空间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无法满足居民多样性的活动需求,外部空间得不到有效利用等。本文通过对寒冷地区居住区外部空间设计手法的研究,以达到创造更多促使居民活动交往的积极空间、提高寒冷地区居住区外部空间利用率、满足居民不同户外活动和交往需求,增加邻里感情的目的。从寒冷地区居民不同的行为心理出发,提出居住区外部空间设计手法,对寒冷地区居住区外部空间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研究重点是寒冷地区居住区外部空间领域层次划分,不同建筑高度与空间围合尺度的关系。研究难点是寒冷地区气候因素对外部空间环境的负面影响,外部空间要满足特殊人群的心理需求。创新点是从不同建筑高度形成的不同围合尺度来探讨近宅空间设计手法,按照日照时间和围合程度将外部空间划分为带状开敞公共性空间、节点空间、近宅私密性空间和边缘空间四个层次。首先在阐述寒冷地区居住区外部空间概念的基础上界定本文研究范围,分析寒冷地区气候特征对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的负面影响,对相关理论进行基础性研究。其次,对寒冷地区居住区外部空间建设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在空间结构、空间界定、景观绿化、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之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寒冷地区居住区外部空间设计手法,包括丰富空间层次,创造宜人尺度和领域感的积极空间,满足特殊人群心理需求的空间,遵循气候因素的景观绿化,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最后,将理论研究运用到安阳市邺城林语住宅小区外部空间设计项目中,使研究成果更具有科学性和落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