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安全是关系一个国家和地区稳定与发展的重要问题。虽然中国粮食总产量较改革开放初期翻了一番,但在国内农业生产水土资源紧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形势下,探究开发“海外粮仓”成为中国应对粮食供给“紧平衡”,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拥有显著地缘优势和优越农业生产禀赋的哈萨克斯坦将是我国粮食安全合作的首选伙伴之一。对该国粮食生产时空演变情况及驱动因素的研究是中国在海外开展粮食生产耕地投资和进行粮食贸易合作的先行基础。首先,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粮食生产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阐释了演变经济地理和农业生产相关理论,界定了粮食、生产布局和时空演变等概念。其次,在分析哈萨克斯坦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农业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对哈萨克斯坦各区域粮食生产比较优势进行定性对比。第三,一方面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2005~2017年哈萨克斯坦全国和不同地理地形区粮食总产、单产和播种面积的时间演变特点,另一方面运用差异系数法、重心分析法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哈萨克斯坦粮食生产空间分布动态变化特点和空间聚集与差异特征。第四,从自然、政策、科技、经济因素和农业投入五方面建立驱动因素指标体系,采用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器测度主要驱动因素对全国和不同粮食产区粮食产量分异的影响强度;采用交互探测器探究两两因子的交互作用对全国和不同粮食产区粮食产量分异的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哈萨克斯坦粮食生产时间演变特征:(1)全国粮食总产量呈现两阶段波“波浪式”增长,粮食平均年增长率为3.40%,单产是影响总产量的主要原因。(2)从地理分区上看,北部粮食产量占比超过全国粮食总量的50%,但呈现下降趋势,中部粮食产量占比不断增加,西部粮食产量最低。(3)从地形分区上看,草原区域是粮食主产区,平均产粮量占全国的79.16%。山区和沙漠地区粮食产量占比低,但呈现增加趋势。(2)哈萨克斯坦粮食生产空间演变特征:(1)北部各州粮食产量优势一直保持,粮食高单产区主要集中在南部各州,粮食中产区不断向中部和东部聚集。(2)全国粮食产量空间分异强,但在波动中降低。(3)哈萨克斯坦历年粮食产量重心集中分布在阿克莫拉州内,呈现出“西南到东北再回到西南”的螺旋式移动形态,移动距离逐渐减小。(4)哈萨克斯坦粮食产量集聚特征显著,且不断增强。粮食生产的高高型集聚区在北部扩大并保持稳定,低低型聚集区域分布在西部并波动缩减,粮食生产布局逐渐稳定。(3)粮食产量空间差异主要驱动因子及其作用机理:(1)全国范围粮食产量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从2005年的农林牧渔固定资产和耕地面积变为2017年的农业劳动力从业人数和区域平均温度。在转变过程中政策科技和经济社会的因子的影响逐渐降低,而要素投入和自然条件因子的驱动作用逐渐增强。(2)2005~2017年,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子从投入因子转变为政策科技因子最后变为经济社会因子。自然条件因素对主产区影响相对较小。(3)各维度因子在不同时期均以较高的影响强度共同作用于非主产区粮食生产布局,其中自然条件因子与要素投入因子作用强度较大。(4)各指标变量对不同区域粮食产量的驱动作用呈现两两间的交互作用增强,多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相同变量对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不同粮食产区的作用强度有差异,不同地区粮食生产布局的驱动机制不同。最后依据本文所得结论从投资目标区域选取、投资业务的选择以及粮食产业链的搭建上提出对中国“走出去”农业企业在哈萨克斯坦开展粮食产业投资的启示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