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素氧合酶-1在大鼠牙髓炎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gomq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在大鼠实验性牙髓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及定位情况,探讨HO-1在牙髓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为牙髓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一组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四组为实验组,分别为1天组、3天组、6天组和9天组。实验组在右上颌第一、第二磨牙合面进行开髓术,将牙髓组织直接暴露于口腔自然环境下诱导大鼠牙髓炎形成,即通过单纯开放法建立实验性牙髓炎模型,4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天、3天、6天、9天处死,获取上颌骨及牙体标本,通过固定、脱钙后作5微米的连续切片,经病理染色光镜下观察牙髓组织病理改变,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在不同时间点牙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术后1天到第9天牙髓组织呈现出逐渐加重的炎症反应,血管扩张充血、炎细胞浸润、成牙本质细胞变性坏死、局限性脓肿形成及后期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病理改变,是从冠髓到根髓逐渐坏死、逐渐加重的过程。2. HO-1在大鼠正常牙髓组织的成牙本质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中有弱阳性表达,在牙髓炎1天组成牙本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呈阳性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中有弱阳性表达,其余时间点牙髓组织呈现阴性表达。结论:1.单纯开放法建立的实验性牙髓炎,其组织学改变与人类牙髓炎病理变化基本相似,符合炎症组织的自然病理改变特征,表明该实验成功建立了实验性牙髓炎模型,为牙髓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2.血红素氧合酶-1在大鼠正常牙髓成牙本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呈现弱阳性表达,可能是HO-1参与大鼠牙本质基质形成及牙髓组织的代谢过程。3. HO-1在牙髓炎1天组的成牙本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呈现阳性,主要是在牙髓炎早期被诱导表达,参与抗炎反应,保护组织细胞。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单侧下颌第三磨牙伸长患者的牙合接触特征以及对患者采取拔除该伸长第三磨牙治疗后其咬合关系的改善程度。方法选取22例单侧下颌第三磨牙伸长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抽
目的:1.实验创新使用通体发光光纤应用于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中,研究对含有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S.mutans)的大鼠口腔菌斑生物膜的抑制效果,以
目的:了解湖南省娄底市城区中小学生槟榔咀嚼情况及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发病情况,为OSF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
目的:通过体外摩擦磨耗实验对比研究临床常用的陶瓷材料及多种合金与天然牙釉质的摩擦磨耗性能。旨在为临床选择与牙釉质磨耗性能相近的修复材料,更好地保护天然牙釉质提供一定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C/C-SiC复合材料与骨组织结合界面生长情况,初步判定C/C-SiC复合材料作为种植体修复材料的可行性。   方法:选用24只日本大耳白兔,雄性,随机分为A、B、
目的:通过Meta分析法系统性地评价骨性Ⅲ类错合患者采用正畸联合双颌手术治疗前后上气道体积的改变情况,以期为骨性Ⅲ类错合患者手术术式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通过电子
目的:   本实验模拟对低矮牙冠进行金属全冠修复,并在牙预备体上添加洞固位形,并控制洞固位形外展度,以观察不同洞固位形外展度对低矮牙冠固位力的影响。   方法:  
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0年12月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应用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治疗血管瘤病例,探讨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瘤内注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