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求证于针灸治疗的同时介入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10月入住我科的脑卒中患者60名。1.1纳入标准经过临床颅脑CT/MRI证实,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首次发生脑卒中,一侧肢体偏瘫,肌力Ⅱ-Ⅲ级;神志清楚,无认知障碍;运动觉及视觉想象问卷(kinesthetic and visualimagery questionnaire,KVIQ)测试正常(>25分);年龄40-65岁;病人及家属同意入组并自愿配合。1.2排除标准老年痴呆及意识障碍者;有严重的心肺疾患及并发症等危险因素者;各种原因致发病前已存在肢体功能障碍者;有情感及认知障碍、听力障碍、失语等不能完成或配合想象者;病人或家属不同意入组者。2实施方法本研究由1名医师、1名治疗师、1名护士固定三人组成治疗小组共同完成。2.1对照组:医师为患者提供常规药物及内科治疗;治疗师为患者提供针灸治疗及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护士为患者提供康复护理,包括良肢位摆放、床上运动、翻身、移动、日常生活活动康复训练指导。指导方法主要是示范法和纠正法。2.2观察组:医师、治疗师及护士在各种治疗护理措施上与对照组一致,但在针灸治疗的同时为患者行运动想象疗法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康复指导。2.3评价指标2.3.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来评定。分别收集两组患者研究开始前、4周、8周时的BI评分进行比较。2.3.2运动功能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来评定。分别收集两组患者研究开始前、4周、8周时的FMA评分进行比较。2.3.3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建立患者康复锻炼日志,研究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进行比较。2.3.4患者的满意度设立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于研究结束时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比较。2.4统计学处理:数据的录入采用Epidata双人双录入,并随时回查,反复核实,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通过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正态分布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的一般资料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中风类别、偏瘫侧及基础评分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2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较前均有提高,干预8周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较4周时又有提高,观察组患者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4周和8周时的提高程度(FMA分值)上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的BI评分较前均有提高,干预8周后两组患者的BI评分较4周时又有提高,观察组患者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4周和8周时的提高程度(BI分值)上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通过干预两组患者在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的满意程度上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对2组患者实施不同方法的康复锻炼指导得出:1在针灸的同时为患者行运动想象疗法进行康复锻炼指导能够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提升运动功能,改善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2在针灸的同时为患者行运动想象疗法进行康复锻炼指导能够提高脑卒后偏瘫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3在针灸的同时为患者行运动想象疗法进行康复锻炼指导,能够使患者更好的理解和记忆康复锻炼的方法,增进护士与患者的互动和沟通,提升患者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