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足突融合IgA肾病临床、病理及中医证侯特征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bc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gA肾病是肾小球系膜区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以肾小球系膜增生为基本组织学改变为特征的肾小球肾炎。IgA肾病是目前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及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首位病因。该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血尿,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高血压和肾功能受损。研究发现,足突融合的程度与IgA肾病肾小球硬化、GFR下降加重一致。以足细胞为干预靶点,运用中药、中药有效成分及中药复方治疗IgA肾病在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中均取得一定的成果,而足细胞损伤IgA肾病中医证候特征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报导。因此,本研究拟采用回顾性单中心研究,初步探讨伴足突融合IgA肾病临床表现、肾脏病理特点及中医证候特征,以期深化IgA肾病的认识,并为中医微观辨证提供客观依据。目的初步探讨伴足突融合IgA肾病临床表现、肾脏病理特点及中医证候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广安门医院于2009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经肾活检确诊为IgAN的患者,根据电镜下观察足突融合程度分为足突无明显病变组、伴足突融合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资料、病理资料及中医四诊资料,分析伴足细胞[gAN患者的临床表现、肾脏病理特点及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结果1 一般资料1.1入组情况本研究共纳入243例IgA肾病患者,足突无明显病变组患者147例(60.49%),伴足突融合组患者96例(39.51%)。1.2性别足突无明显病变组男性比例占55.10%,伴足突融合组男性比例占51.0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肾活检年龄足突无明显病变组接受肾活检平均年龄为38.13±11.05岁,伴足突融合组平均年龄为36.89±12.85岁,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突无明显病变组在21~40岁间接受肾活检所占比例为60.5%,伴足突融合组所占比例为56.3%,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病程足突无明显病变组病程的中位水平12.0(2.0,36.0)月;伴足突融合组病程的中位水平为12.0(2.0,48.0)月,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体重指数足突无明显病变组平均BMI为24.80±3.32 kg/m2,伴足突融合组平均BMI为24.89±4.04kg/m2,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诱发因素足突无明显病变组诱发因素最常见的为呼吸道感染(18.4%);伴足突融合组诱发因素以呼吸道感染(19.8%)最为常见,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资料2.1首发临床表现足突无明显病变组常见的首发临床表现是乏力(18.4%)、水肿(17.0%)、肉眼血尿(14.3%)。伴足突融合组因常见的首发临床表现较为水肿(38.5%)、肉眼血尿(11.5%)、乏力(8.3%)。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高血压分级足突无明显病变组肾穿时伴有高血压的患者所占比例是59.1%,伴足突融合组所占比例为71.9%,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 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足突无明显病变组24h-UTP中位水平为1.04(0.57,1.83)g/24h;伴足突融合组24h-UTP中位水平为2.34(1.62,3.65)g/24h,两组之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足突无明显病变组24h-UTP介于1~3.5 g/24h的患者占45.6%,24h-UTP≥3.5g/24h患者占5.4%;伴足突融合组24h-UTP介于1~3.5 g/24h的患者占61.5%,24h-UTP≥3.5g/24h患者占28.1%,两组之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2.4血清白蛋白足突无明显病变组ALB中位水平为39.25(35.92,42.28)g/L;伴足突融合组ALB中位水平为35.95(30.35,40.53)g/L,两组之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2.5肾功能及慢性肾脏病分期足突无明显病变组Scr中位水平为84.0(67.3,108.8)umol/l、BUN中位水平为5.30(4.32,6.88)mmol/l、平均 UA 为 373.74±104.84umol/l、eGFR 中位水平为 89.0(66.5,110.0)ml/min1.73m2;伴足突融合组 Scr 中位水平为 99.5(77.8,141.8)umol/l、BUN为 6.51(4.99,8.41)mmol/l、平均 UA 为 413.72± 106.45 umol/l、eGFR 中位水平为 74.0(51.0,104.0)ml/min1.73m2。两组之间 BUN、SCr、UA、eGFR 比较均为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足突无明显病变组CKD1-5期所占比例分别为53.7%、27.9%、17.7%、0.7%、0%;伴足突融合组CKD1-5期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9.6%、26.0%、20.8%、9.4%、4.2%;两组之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2.6血脂谱足突无明显病变组CHO中位水平为4.82(4.24,5.46)mmol/l,TG中位水平为1.70(1.21,2.57)mmol/l,HDL-C 中位水平为 1.17(0.98,1.38)mmol/l,LDL-C 中位水平为 2.93(2.46,3.35)mmol/l;伴足突融合组 CHO 中位水平为 5.40(4.27,6.59)mmol/l,TG 中位水平为 1.81(1.28,2.52)mmol/l,HDL-C 中位水平为 1.22(1.0,1.44)mmol/l,LDL-C中位水平为3.36(2.60,4.03)mmol/l。两组之间在CHO、LDL-C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两组之间在TG、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7高倍镜下尿红细胞计数足突无明显病变组平均RBC-M为9.60±2.89/HP,伴足突融合组平均RBC-M为9.54±3.26/HP,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病理资料3.1肾脏病理分类两组均以局灶增生型为最常见的肾脏病理类型(65.3%vs65.6%);伴足突融合组有6.3%表现为新月体型,而在足突无明显病变组中未见,余病理类型分布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牛津病理分级足突无明显病变组牛津分型M1、E1、S1、T1+2、C1+2的发生率分别为91.8%、12.2%、41.5%、53.1%、51%;伴足突融合组牛津分型M1、E1、S1、T1+2、C1+2的发生率分别为95.8%、25.0%、49.0%、71.9%、63.5%。两组间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T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3.3免疫荧光足突无明显病变组最常见的3种免疫复合物类型是IgA+IgM+C3(40.4%),IgA+C3(35.6%),IgA(10.3%);伴足突融合组最常见的3种免疫复合物类型是IgA+IgM+C3(41.9%),IgA+C3(25.8%),IgA+IgM+IgG+C3(12.9%)。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4.1中医症状频率分布最常见的10个中医症状有乏力、腰膝酸软、颜面浮肿、四肢水肿、自汗盗汗、五心烦热、面色萎黄、易感冒、咽喉肿痛、头晕耳鸣。4.2中医主证足突无明显病变组最常见3个中医主证包括气阴两虚证(38.1%)、肝肾阴虚证(23.1%)、肺脾气虚证(20.4%);伴足突融合组为气阴两虚证(39.6%)、肺脾气虚证(29.2%)、肝肾阴虚证(19.8%)。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中医兼证64例患者未合并任何兼证。两组患者最常见的兼证均为血瘀证。足突无明显病变组痰湿证所占比例明显低于伴足突融合组(8.2%vs 16.7%),在湿热证方面高于伴足突融合组(23.1%vs 13.5%),余兼证构成比无明显差异。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伴足突融合IgA肾病蛋白尿较多、肾功能较差,常伴有血脂异常。2、伴足突融合IgA肾病牛津分型E、T、C的发生率较高;间接提示足突融合可能是IgA肾病预后不良的的病理预测因素之一。3、伴足突融合IgA肾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是气阴两虚证;最常见的兼证是血瘀。
其他文献
广州市中心沟水产养殖发展有限公司引入高效增氧推水装置:8条水槽、1口外塘和1口净化塘组成该套系统。水槽里每立方水体的养殖容纳量可达160~190斤,养殖过程无需换水,长流水
目的探讨不育女性的心理压力对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9月在我院生殖中心门诊就诊的初诊不育女性155例,采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及内膜下
<正>以前我们在市场上见到的猕猴桃都长得毛茸茸的,深绿色,切开是绿色的心,而近年来除了绿心猕猴桃,又出现了黄心和红心猕猴桃。那么它们各自的口感怎样?营养价值如何?外观又
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教学,学术界近年有突出整体性、思想性和分层教学、改革考试等建议。和其他层次、种类的院校相比,"二本"理工院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教学
研究了离子交换树脂脱酸对葡萄酒香气的影响。选用D314,D630s,D363和D354大孔弱碱阴离子交换树脂填料,脱除同一种葡萄酒有机酸,考察有机酸脱除效率;检测葡萄酒动态脱酸工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