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农村地区,如何向农户和农村企业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依然是政府所面临的挑战,而资金约束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瓶颈之一。当前,在中国农村金融领域存在着诸多问题,从宏观层次来讲主要表现在正规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难以到位,而民间金融在零监管情况下无序发展;从微观层面讲主要表现在金融生态环境差导致金融机构经营举步维艰,而农户及农村企业长期因“贷款难”而困扰其发展。所有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农村金融的供给与需求出现严重失衡。实践证明,原有的行政主导型的农村金融已经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以市场化为主导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是现实的迫切需要。在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背景下,发展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演变、区域经济发展、农村中小企业兴起、满足农户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的必然要求。新型金融机构的特点在于解决农户和农村企业贷款难,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同时亦可成为我国放松银行业管制、将民间资本引入银行业的主要突破口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接着描述了恩施州农村金融的构成,从农村正式和非正式金融两个方面分析农村金融供给主体,了解农村金融供给主体的历史变革及其经营特点。然后分别对农村金融供给方和农村金融需求方进行分析,得出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存在严重缺陷是导致农村资金供求不平衡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农村金融缺陷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得出农业的高风险、农村信息不对称及不完备契约与制度信任不健全是导致农村金融存在缺陷的本质原因。在发展新型金融机构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结合恩施州区域经济特点提出在恩施州构建新型金融机构的具体方案。最后由于新型金融机构是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一种积极而有益的尝试,实践中必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政府应从法律、政策及监管三个方面来保障和扶持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