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1862普鲁士东亚远征考察团旅华纪实文献中的中国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世纪末期,随着中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和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诸邦对外政策的转向,1859年普鲁士联合德国关税同盟所有州、汉萨同盟市以及梅克伦堡,在艾林波伯爵的带领下,开展了一场游历中国、日本和暹罗诸国的东亚远征考察,以求与远东诸国签订贸易条约,并从科学和商业贸易关系的角度研究这一地区。这场远东冒险不仅促成了《中德通商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德之间的交往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为近代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还成为长期隔绝的双方观察彼此的重要窗口。关于这场意义重大的东亚远征之行,普鲁士远征军成员不仅发表了详实的考察报告,还留下了大量私人旅行纪实文献。它们共同展现了当时德国远征军成员对晚清中国的观察和看法,并深远地影响了此后德意志地区对中国的认识。本文以普鲁士东亚远征考察团留下的纪实文献为切入点展开,第一章分析了该考察团来华前德意志地区与中国交往的历史背景和对中国的认识。在普鲁士东亚远征考察团来华之前,德意志地区与中国之间的交往零散且间接,对华了解多来自于中东地区或欧洲其他国家商人、学者的转述,并在“中国”身上投射了自己的想象。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德意志地区多次试图与中国建立直接的商业联系,但苦于内政外交上的压力未能推进,仅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商业城市发展了微不足道的贸易。第二章介绍普鲁士东亚远征考察团的直接历史背景及纪实文献作者生平,随后第三章在此基础上分专题对考察团所留下的纪实文献文本进行研读,以经济、文化、宗教、城市及列强在华殖民活动为讨论点,关注携带着殖民考察目的的使团成员观察到的中国社会内部情况以及中外之间的社会差异。通过分析文本可以发现,考察团成员并没有完全否定中国,也没有带着出发时的刻板印象来书写中国,“中国”不再是扁平化的“先进文明”或“野蛮文明”,而是被赋予了复杂的多面。第四章则将视野扩展到普鲁士东亚远征考察团回国后。考察团成员回国后不久,考察报告便相继出版,引发了热烈讨论。报告在体现了德意志的优越感的同时,也凭借其中的异国风情深深吸引了读者,引发了新一轮对中国的向往和研究。其中,部分考察团成员后来陆续又重返东亚,深入研究和书写这一地区。遗憾的是,考察团成员对“中国问题”上较为客观的态度并未在后继者身上得到继承与发展,中国在多次殖民战争中的军事失败大致地维持了其在德意志地区的传统的负面印象,这一形象在十九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达到高峰。
其他文献
本文以林损为例,探讨在近代社会转型时代,知识分子从地方小镇走向都市的过程中,血缘、地缘、学缘作用的变化。在传统乡村社会更多的依赖血缘、地缘关系结成的社会网络,林损早年在地方借助舅父陈黻宸的关系,接受了儒家传统的教育,又进入新式学堂,实现了科举制度废除之后由传统士绅向新式学堂学生的转变。成年之后林损借助陈黻宸的人际网络,以地方士绅的身份参与温州地方事务,也逐渐提升了自己的影响力。在辛亥鼎革之际,林损
《史学周刊》为《华北日报》创设的一个副刊,创刊于1934年9月6日,停刊于1937年7月8日,共出143期,总约144文,先后由北京大学史学系学生杨效曾、傅安华编辑。《史学周刊》主要特点有三:一是重启辩端,接续前此对中国社会形态发展史的论战,其所争论的主题主要为封建社会起因、奴隶社会分期、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生产方法异同等。二是“整理史料”,对中国社会经济史作专精深细的研索,主要包含对中国古代社会生
家庭的教育选择是家长依据子女的需要,以实现家庭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对现有教育类型、内容及品质等进行的一系列满足个体偏好的资源配置或方案决策行为。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是实施全面育人的两大体系,家长作为青少年教育的规划者和决策者,面临在两大教育体系内的各类教育选择问题。虽然,我国推行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但随着城镇化发展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实施,农村教育空间被压缩,农村
学位
杨人楩是20世纪在学术上颇有建树,如今却声名不显的史家。他一生致力于世界史的教研,是法国革命史研究专家、国内非洲史的拓荒者。本文主要依托杨人楩的著述和译著,参考相关报刊杂志,探究他的史学成就、特点和影响。本文关注学术思想与时代背景之互动,试图以杨人楩史学动态发展和与同时期他人编写的教科书进行比较,来凸显他的治学特色,尝试探寻以他为代表的民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和家国情怀。本文凡四部分:第一章绪论,评
光量子理论的实际应用包括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度量等,其核心是对光量子信息的处理。大规模的光量子信息处理系统通常是由节点构成的网状结构。受光子传输损耗的影响,节点与节点之间的成功连接可能需要多次尝试,这就离不开稳定、经济、高效的光量子存储器件。衡量光量子存储系统好坏的指标包括:存储效率,存储带宽,存储保真度等。其中,存储效率是最基础的特征指标;高的存储带宽对于存储器接入高速网络意义重大;而保真度
二次剩余在密码方案构造和密码协议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众所周知,Goldwasser和Micali里程碑式的工作首次给出了密文不可分辨性与语义安全的形式化定义,继而开启了密码学可证明安全领域研究的新篇章。他们基于二次剩余构造了第一个概率加密方案。然而,这个方案具有较大的密文扩张率,所以降低了它的实际应用价值。如何改进Goldwasser-Micali密码系统是一项古老而又富有挑战的课题。除了在构造
二维(Two-dimensional,2D)材料以其独特的物理、机械以及电学特性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其中,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2D材料构成的合金(如Mo(SxSe1-x)2、W(SxSe1-x)2)和异质结(如MoS2/TaSe2、MoS2/WS2、MoSe2/MoS2),因其不同于单一2D材料的物理特性和电学性能,为新材料的开发和新型器件的应用带来了诸多可能。二维合金和异质结显著的优点之一是
教育对社会平等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人们在追求更高质量的教育的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追求着更高层次的公平。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并展开的,过程属性是教育的基本属性。因此,对于教育公平的理解也应建立在“过程”的基础之上。瑞典教育学家胡森认为教育过程是指学生入学之后所接受的教育的中间性阶段,过程公平意味着以平等为基础,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所采取的不同对待方式。本文认为,这种“
城市环境中的GNSS定位应用,接收到来自镜面反射、绕射、漫反射等额外路径抵达的相干信号,同时受到多路径干涉与非直射信号(non-line-of-sight,NLOS)接收的影响,造成复杂的测距误差。大多数现有的多路径抑制技术将NLOS接收与多路径干涉所引起的误差分开讨论以简化问题,而在实际的城市环境中,多路径效应是多种误差共存并且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需要考虑综合性的应对方案。有学者将“直射信号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