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 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HLAL)系指急性白血病伴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100×109/L的一组急性白血病的总称。HLAL起病急骤,病程短,早期死亡率高,为高危性急性白血病。其常有广泛的脏器侵润或功能损害,突出表现为白细胞瘀滞综合征,易并发颅内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脏器梗塞,为HLAL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HLAL另一突出表现为“肿瘤溶解综合征”,表现为电介质紊乱(高钾、高磷、低钙),高尿酸血症及肾功能受损。常规单用联合化疗使大量白血病细胞分解,从而导致“肿瘤溶解综合征”的发生,早期死亡率常高达50%以上。白细胞去除术联合化疗的序贯治疗方法,迅速降低体内的白血病细胞数量,不但减轻了高粘滞血症,避免了“肿瘤溶解综合征”的发生,而且使静止期细胞进入增殖期,有利于化疗药物充分发挥作用。我们自1997年4月以来采用白细胞去除术加联合化疗治疗HLAL,并与单纯联合化疗进行比较,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 所有HLAL病例均系我院住院患者,经血象、骨髓象、免疫分型、染色体检查确诊。治疗组病例15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L12例,L22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M02例,M12例,M22例,M54例,杂合型急性白血病(HAL)1例,对照组病例25例,其中ALL L13例,L22例,AML M01例,M14例,M28例,M42例,M56例。 治疗组先用连续流动血细胞分离机CS一3000Plus(B axter,USA)去除单个核细胞。双臂肘静脉穿刺。全血处理量为.2000一5000ml,血液流速3060ml/ min,抗凝剂为ACD一A,血液与抗凝剂比例为10:1。术前,术中各口服葡萄糖酸钙片3.09。每日分离1次,共1一3次。每次分离前后均查患者白细胞数。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在化疗前用过2一4天的轻基服(2一3酬)。治疗组去除术后立即进行诱导缓解化疗,ALL用VDCP(长春新碱、柔红霉素、环磷酞胺和强的松)或vDLP(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酞胺和强的松)等方案:AML用HA(三尖杉醋碱和阿糖胞昔),或DA(柔红霉素和阿糖胞昔)等方案,HAL用MA十VP(米托慈醒、阿糖胞昔和长春新碱、强的松)方案,均按标准剂量和疗程进行。1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化疗同时加用鞘内注射氨甲蝶吟、地塞米松。对照组单用联合化疗,方案和剂量基本同治疗组。 疗效评定按1987年苏州全国白血病化疗讨论会制定的标准。 统计方法有t检验,采用SAS统计软件包在计算机上进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 结果 治疗组巧例,共分离白细胞25例次,其中1次者6例,2次者8例,3次1例。白细胞去除术前外周血白细胞中位数为1“.0(108.小258.0)xl护几,分离后白细胞中位数为100.0(24.6一213.0)X logzL,有显著性下降(t=4.645,P<o,05)。 治疗组15例中CRll例,占73.3%,其中1疗程CRg例,2疗程CRZ例,部分缓解(P R)2例,部分有效率13.3%,总有效率为86.7%,达CR中位时间36 (20一68)天。死亡2例,其中1例因肺部感染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1例死于颅内出血。对照组CR10例,占40%,其中1疗程CR7例,2疗程CR3例,PR3例,部分有效率12.0%,总有效率52.0%,CR率与总有效率皆明显低于治疗组 (P值分别为0.042,0.027),其达CR中位时间为38(11一72)天。死亡3例,其中合并DIC及颅内出血1例,合并颅内出血及消化道出血2例。 结论1.分离前后的白细胞中位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减轻了高粘滞血症和“肿 瘤溶解综合征”的发生率,降低了早期病死率。2.口服钙片亦可有效地防止分离过程中ACD液引起的低钙血症的发生。3.治疗组和对照组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数目相似(P>0 .05),白细胞去除术联合 化疗组,CR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白细胞去除术 后再联合化疗的序贯治疗可提高疗效,有条件应加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