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系统为理论框架,通过对财经类著名刊物《哈佛商业评论》中所选文章的分析,揭示了商业评论中实现评价意义的各种语言手段,并着重分析评价系统的子项---态度(情感、判定和鉴别)是如何在商业评论中得以实现的。评价理论是在对语言的人际意义研究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韩礼德的《功能语法入门》(1994)中,对人际意义的讨论集中在语气和情态方面,而在新韩礼德学派马丁和怀特( Martin & White)历经十五年研究于2005年出版的专著《评价语言---英语评价系统》(2005)中,评价成为话语分析手段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评价理论也成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人际意义研究的新词汇语法框架。根据马丁和怀特( Martin & White)的观点,评价理论关注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到的情感的强度,以及表明价值和联盟读者的各种方式。”( Martin & White,2005:25)。在评价系统的三个子项中,态度包括情感,判定和鉴别,指说话人用来做判断,把情绪和情感反应与参加者和过程联系起来的各种价值。介入是指衡量说话人/作者的声音和语篇中各种命题和主张的关系;说话人或承认或忽略其言语所涉及和挑战的众多不同观点,并在如此多样性的观点中为他们自己的立场争得一个人际空间的一系列语言资源。分级是指说话人把人际印象和言语容量分级或把语义类型的焦点变模糊或变清晰的一系列价值。评价意义表达作者的观点、建立并且保持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帮助对语篇进行谋篇布局。从概念意义上讲评价意义具有比较主观和具有价值负荷的特性,这一特点有助于我们辨认具有评价意义的语言资源。首先本文回顾了语言学家们对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和取得的成果。然后详细论述了评价理论,尤其是评价理论的次系统之一态度的三个子系统:情感,判定和鉴别,以及它们如何分别从感情、伦理道德规范、美学与社会价值层面表达语篇的人际意义。商业评论是新闻评论的一种,其语篇特征是由资历深、声望高的经济学教授或商业专栏作家的具有独立见解的言论。本文认为商业评论中应有丰富的态度评价资源,态度可以是作者的,也可以是语篇构建的,还可以是语篇背后的多种声音的。通过分析希望可以得出商业评论文章中态度这种评价性资源表现的特点和其语言资源的特点。本文在上述框架中对所下载的文章进行数据分析,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互为补充。所分析的材料来自《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5年第9期到2006年第8期共十二期的二百三十四篇文章。本文对所选文章的评价系统资源进行语料分析,尤其是对语篇中态度资源进行数据分析、观察和研究,得出结论。经过研究,作者发现商业评论的题目就饱含丰富的评价意义。这表现在大多数作者倾向于在题目中使用名词和动词词组,而不是小句或省略句。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名词词组带有标识评价意义的修饰语,这表明商业评论的标题是以平白和简洁为特征的。对动词词组而言,约有百分之九十的词组时标识物质过程的,也就是说商业评论更关心的不是人们的所说而是人们的所做。就句式而言,商业评论的作者更喜欢用疑问句而不是陈述句,因为疑问句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也更能表达作者的感情色彩。疑问句和陈述句的比例大约是2.5比1。从文章的角度来看,经过研究,作者发现态度子系统中判定和鉴别资源要大大多于表达情感的资源,这表明商业评论的作者更关心的是人类的行为和客观世界而非情感世界;其次,在作为样本的三篇文章中,三位作者,无论性别,都更愿意直接明显地表达他们的观点。在判定系统中,隐性肯定判定类型最少。通过对社会许可和社会尊严两类价值的分析,作者发现在商业评论的作者多采用评判者的角度来写作。而就鉴别而言,社会评价这一非美学价值的鉴别语义资源数量多于美学范畴的鉴别语义资源。在鉴别的三个子范畴中,评估(根据各种社会常规来评价物体,产品和过程)用得最为广泛,组成(根据成分来评价产品和过程)用得最少。最后,作者发现商业评论类文章的态度系统人际意义主要是由词汇层面来实现的,然而,在语篇结构上,对比和对照可以用来表达隐性否定的判定,有时候,作者也用人称代词来表示隐性的价值判定。评价理论对意识形态的揭示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意识形态指的是在一个特定社会中思考和行为的方式,是社会的常识,是人们习惯性的信念和价值,这些东西深深地植根于话语之中。因此对各个语类中的评价资源的研究能使我们更好地分析和理解语篇中的意识形态。本文从商业评论的角度来研究评价理论,希望能为目前本专业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也发挥跨学科研究的优势,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商业评论中隐含的意识形态进行揭示,为更好地解读商业评论提供一个科学的依据。最后对商业评论文章的评价意义的研究将对跨文化商务交流和商务报刊文章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所选文章来自一个网址,所以文章更多的代表了《哈佛商业评论》中所出现的文章中的评价系统运用的特点;而由于评价意义的解读和读者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关系密切,所以本文的分析有时难免会出现主观的现象,这也是跨文化商业评论研究的局限。本文由五章构成。第一章简述了选用《哈佛商业评论》作为分析资料的原因,第二章概述了前人对态度的研究,第三章论述理论框架,第四章讨论了商业评论中表达态度的语言资源和其人际意义,及其态度三个子系统在商业评论中表现的特点。最后总结了分析商业评论后所得出的结论,指出了本文的意义和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