镉铜联合诱导长江华溪蟹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feiwo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镉是容易在水溶液中迁移的工业和环境化学污染物,对生物组织器官有着广泛的毒性损伤作用,因此,研究镉的毒性及其致毒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长江华溪蟹(Sinopotamonyangtsekiens)终生栖息在淡水中,对污染物敏感性很高,是理想的环境监测模式指示生物。mRNA差异显示技术具有高效、简便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鉴定新基因的研究,并可同时分析样品间基因表达差异。鉴于此,本学位论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采用静水式急性染毒后,首先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了4个镉浓度组(CdCl2,5、0.5、0.05、0.005mg/L)、4个镉铜联合浓度组(CdCl2-CuSO4,5+0.1、0.5+0.1、0.05+0.1、0.005+0.1 mg/L)处理长江华溪蟹24h、48h、96h后,心脏和鳃组织中镉和铜的积累情况。其次,根据镉、铜在心脏和鳃组织的蓄积情况,选取24h时间点,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筛选并鉴定了4个镉浓度差异表达的序列。最后,通过综合对比前两部分的实验结果,选取24h、96h两个处理时间点,筛查了镉(5mg/L)、镉铜联合(CdCl2+ CuSO4,5+0.1 mg/L)诱导下心脏、鳃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序列,寻找镉的应答基因。结果如下:  (1)镉诱导长江华溪蟹鳃组织中mRNA的差异表达  镉染毒后,以2种锚定引物和12个随机引物组成引物对,进行反转录PCR,将差异片段克隆、测序。获得20条差异表达明显的cDNA片段,分别在镉诱导后呈高表达、低表达、特异诱导表达、沉默表达,已测序的一个片段为未知基因序列。此片段核苷酸序列大小为661bp,具有3个开放阅读框架,分别从193bp处到411bp处;从2bp处到160bp处;从201bp处到302bp处。推导氨基酸序列含157个氨基酸。  (2)镉诱导长江华溪蟹心脏组织中mRNA的差异表达  镉处理前后基因表达在数量水平和质量水平上都存在显著差异,数量水平的差异表现为镉胁迫过程中表达序列标签(ESTs)增强表达或减弱表达;质量水平上的差异表现为镉胁迫使部分ESTs特异诱导表达或沉默表达。12对引物组合共获得246条扩增条带。其中有190条为共有条带,占总条带数的77.2%。差异表达的片段有56条,占总条带数的22.7%。  (3)镉、铜联合作用对长江华溪蟹心脏和鳃组织中mRNA表达的影响  镉、铜联合作用后,鳃中铜的积累量明显高于心脏,并且铜的积累量高于镉。在染毒时间和浓度范围内,没有检测出心脏中镉的积累,仅在96h下5+0.1mg/L的Cd+Cu中检出7.8μg/g。当处理时间为96h,鳃中积累量最大为75μg/g,48h时,积累量最大为70μg/g,说明鳃在48h时积累已充分。48h,96h样品中Cu积累值相似,心脏中为1.2μg/g,鳃中101.2μg/g。由此可见,鳃是重金属积累的主要器官之一,并随浓度升高重金属的积累量增大。  心脏、鳃组织分别检测到48和59条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占可扩增条带的21.5%和24.7%。扩增条带中分别有198条和213条为共有条带,占总条带数的78.5%和75.2%。差异有两种,不只表现为强弱的差异,还发现“有或无”的基因表达差异现象。与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实验结果对比发现,镉、铜联合作用下,鳃及心脏组织中的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增多。
其他文献
柔性直流输电(VSC-HVDC)技术是一种以电压源换流器、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和脉宽调制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直流输电技术,是传统直流输电技术的补充,是未来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方向。本文着重针对VSC-HVDC的数学模型、控制策略和实验系统的研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VSC-HVDC在abc三相静止坐标系下和dq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暂态数学模型,采用双闭环解耦控制算法,对VSC-HVDC的内、外环控制
目前寻轨机器人的动力电池一般采用接触式充电方式,充电时容易因机械接触磨损而导致接触不良,为解决该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单管感应耦合式无线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充电系统。该系统由前后两级电路组成,前级采用单管ICPT系统进行非接触电能传输,后级采用充电管理芯片LTC4020控制的Buck-Boost电路对锂电池进行快速充电,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石油和天然气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业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油气田配电系统是油气田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必要的能源供应系统,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油气田项目经济效益、投资环境的优化。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开发工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石油和天然气产量不断增长,社会用电量快速增长,配电系统规模发展迅速,网络结构日趋复杂。为了适应油气田项目建设的发展和用电负荷的不断攀升,就必须对原有配电系统进
在查阅广东省杜鹃花属分类学文献和华南地区主要植物标本馆(华南农业大学植物标本馆(CANT),华南植物研究所标本馆(IBSC))杜鹃花属标本资料的基础上,整理分析了广东省杜鹃花属植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开发利用新能源已经成为当前能源发展的重点,而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更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东亚地区是研究人类进化过程的一个关键地区,研究这一地区人群的遗传结构和群体间遗传关系,对探讨这一地区民族起源乃至现代人类的起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对中国东北的
配电网故障诊断是电力系统研究的重要问题,配电网故障的快速诊断对减少配电网断电区域和缩短配电网断电时间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起到了改善供电质量和提高配电网运行效率的作用。随着配电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其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配电网正趋向越来越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在配电网发生故障时电网监视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SCADA)会将各种信息传到管理中心来帮助我们进行分析,但故障处理人员需要从大量信息中快速判断和处理故障
双馈风力发电机组作为当前商业应用最广泛的风力发电机型,在国内已并网运行的风电场中大量采用。双馈风电机组对系统内各种故障扰动很灵敏,在风电场发生短路故障期间,双馈风电机
全功率变换器是直驱型风力发电系统的核心部分,在单台风机容量不断增大的趋势下,对全功率变换器容量、耐压等级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主要设计直驱型风力发电系统机侧三电平变换器,研究其控制技术,并通过仿真验证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的研究将为高压大功率三电平变换器应用到直驱型风电系统中奠定一定的理论与技术基础。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课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和三电平变换器的主要拓扑结构,从现有典型风电机组拓扑
为临床定义的疾病样本发现分子层面的异质性(疾病亚型)对于理解复杂疾病的病理和开展有效治疗都十分关键。最近,人们认识到功能相关的基因组成功能模块协调起来共同决定了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