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市公司的投资活动是创造企业价值的源泉,是企业未来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我国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现象比较常见,存在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对此,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表明,股利政策可以缓解代理冲突和进行信号传递,对公司投资效率能够产生一定的治理作用。但中国资本市场仍不完善、委托代理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股利政策也表现出与西方发达国家很大的不同,对投资效率产生的影响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创业板作为新兴的资本市场,自创建后发展迅速,截至2015年8月,我国已经有484家公司在深交所上市,其投资效率如何?股利政策对投资效率有何影响?基于此,本文从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探究创业板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对其投资效率的影响,希望能够给创业板上市公司改善其投资现状提供依据,促进公司投资效率的提高。本文首先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股利政策和投资的相关文献和理论,从整体上考察了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和投资现状,然后通过改进的Richardson模型衡量公司的非效率投资水平,选取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355家2010-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回归模型,检验股利政策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投资率虽然很高,但是总体上投资效率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更多的表现为投资不足。2)自由现金流越多,企业过度投资越严重,自由现金流缺口越大,投资不足越严重。3)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非效率投资,但是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并不显著,对投资不足的现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由本文可以看出,股利政策并没有对投资起到充分的监督和制约。最后,对全文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针对如何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提供相关对策建议,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指出研究存在的不足,对后续研究作进一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