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人类进入网络信息化和网络国际化的时代,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李克强总理创设性地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在此背景下,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社会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正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而体育是我们在生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体育与互联网的融合已是一种必然的趋向。在国家政策推动下,“互联网+体育”成为研究的热点,且“互联网+”与“体育”的相关研究已初具规模。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107篇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文章,运用文献计量分析、可视化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互联网+体育”研究领域的文献散布、期刊分布、科研单位、作者以及关键词等进行梳理和思考,探索我国“互联网+体育”的研究现状,掌握该领域内的研究热点、研究主题、科研力量、科研团队等,把握未来我国“互联网+体育”的发展趋势,对推广可视化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在体育领域的应用以及对促进我国“互联网+体育”的合作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互联网+体育”研究的发文量整体上呈波浪式上升趋势,可划分为探索阶段、提高阶段和发展阶段,发展阶段的增长直线为Y=18X-9,主要载文刊物有体育文化导刊、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等1 1种。2.我国“互联网+体育”研究的科研机构整体间的联系相对较低,在地域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师范类院校和体育类院校是进行相关研究的重要基地,武汉体育学院和华中师范大学是科研单位合作网络中的核心团队,而山东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成都师范学院处于网络的核心地位。3.在“互联网+体育”研究领域中,高产作者相对集中,作者合著率呈相对上升趋势。作者合作网络的整体密度低,只有三位作者处于核心区域,王庆军、邓星华等作者处于合作网络的核心地位。我国“互联网+体育”研究的科研团队可分为6个,其中4个团队具有自反性,且仅有两个团队间存在联系,团队关注的主题主要是体育传播、体育文化、体育产业等。4.我国“互联网+体育”研究的方向较多,存在较多的合作关系,表现在核心-核心区域,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主要是互联网与体育产业、体育经济、体育传播等,同时也处于合作网络的核心地位。在研究内容上可分为体育产业与经济、移动互联网与全民健身、体育赛事传播与方式、体育信息网络传播、互联网体育营销5个类团。5.我国“互联网+体育”研究主题逐渐从“+互联网”过渡到“互联网+”,且研究内容逐渐延伸和细化,未来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运动健身、体育服务等体育细分产业方面。针对所得结论,建议如下:1.学者们需继续加强对“互联网+体育”的关注,增加相互间的合作,探索出更多、更广、更深的研究成果。2.不同科研机构应建立更多的合作关系,破除研究的局限性,增加合作交流的广泛性,助推“互联网+体育”研究。3.在研究过程中需注意提高研究内容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全面性,理论联系实际地分析和解决问题。4.未来的科学研究需注意把握当前“互联网+体育”的研究热点和趋势,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的时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