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化与分权化改革的不断发展,区域一体化格局逐渐形成,同时大量的区域公共问题也涌现出来,例如跨区域环境保护问题、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处理问题、社会治安状况与犯罪问题、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等,都与区域共同利益息息相关,同时也会超越体制性的地理界限,对特定地区或邻近地区产生外部效应,单一的行政区划政府对提供跨区域的公共服务已经力不从心,需要多个地方政府联合起来进行处理。公共问题的增生在某种程度上是与市场机会主义的出现相伴而生的,且随着市场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拓展具有了全球性。地方政府在横向关系上如何定位自己,已经成为各级地方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比较模糊,随着区域间经济联系的增多,地方政府间跨行政区的竞争与合作也不断深入。实践中,地方政府间关系混乱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发展共赢的绊脚石,所以理顺和发展各地区政府之间的横向关系,对于推动我国地方政府间关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作为政府过程领域的热门话题,国内诸多著名学者都有论述,但绝大多数文献聚焦于研究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对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关系协调问题的研究则很少。同时现有的对地方政府间跨区域合作的研究视角比较狭小,主要集中在区域经济学、地理学、管理学和法学领域,从制度角度研究的较为全面的文献还没有。将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诸如交易费用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应用到对地方政府跨区域合作的制度研究中,是一种创新。不仅有学理上意义,而且有实践的指导作用。一方面,在学理上开拓了研究区域治理的新视角,而且制度是区域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制度的运行过程,对区域政府合作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实践中,我国跨区域合作蓬勃发展,泛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等地区的区域合作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也面临很多现实问题,急切需要理论的指导。本文尝试应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分析地方政府跨区域公共事务的治理问题。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介绍地方政府跨区域治理公共事务的概念,界定制度的内涵,提出本文要解决的问题;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分析地方政府跨区域合作的制度供给、制度运作、制度变迁的困境;第五章,以由内而外的空间顺序为逻辑,提出解决的思路。即首先是制度本身的建设,然后是制度的外部环境和制度实施主体的建设;同时借鉴欧盟区域治理的相关经验;第六章,结论及文章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