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对石油污染的生物处理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石油降解高效菌株的筛选、石油降解混合菌群的组建、微生物降解石油的机理、生物表面活性剂对微生物降解石油的作用、微生物产表面活性剂的机理和最佳培养条件以及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性能研究。 实验筛选分离得到5株有效降解原油的菌株,鉴定为假单胞菌XD-1(Pseuomonas XD-1)、黄单胞菌XD-2(Xanthomonas XD-2)、动胶菌XD-3(Zoogloea XD-3)、芽孢杆菌XD-4(Bacillus XD-4)和邻单胞菌XD-5(Plesiomonas XD-5)。 研究表明环境条件的变化对菌降解原油有很大影响。假单胞菌XD-1在pH=7.0左右,接种量为1%、菌龄为12h时有最佳的降解效果;有充足的氮磷营养盐存在时,菌能够更高效的降解原油。假单胞菌XD-1能以石蜡为碳源生长,而不能利用芳烃。 研究表明混合菌群能更全面和有效的降解原油。由黄单胞菌XD-2、动胶菌XD-3、芽孢杆菌XD-4和邻单胞菌XD-5组成的混合菌群高于单菌的降解效果;各菌的投加量分别为黄单胞菌0.1%、动胶菌0.1%、芽孢杆菌0.5%、邻单胞菌2.0%时,混合菌群有最佳的降解效果;其中黄单胞菌X2和动胶菌X3降解C12~C16直链烃和少量支链烃,芽孢杆菌X4和邻单胞菌X5对C12~C22直链烃有好的降解效果,混合菌群对C17有好的降解效果。 实验发现表面活性剂在原油降解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假单胞菌XD-1能产表面活性剂乳化原油,并吸附在乳化的微小油滴上降解原油。在预先投加生物表面活性剂,再投加假单胞菌XD-1进行处理时,以将菌降解原油的诱导期缩短一半,并提高了菌对原油的最终降解率。 假单胞菌在生长对数期产表面活性剂,产生方式为生长相关型,所产表面活性剂为脂肽类和糖脂类物质的混合物,CMC值为50mg/L,在pH=6.0时表现出最佳活性;假单胞菌XD-1所产表面活性剂主要积累在胞内特定的细胞器中,并在细胞壁上产生一层140nm厚的表面活性剂膜,菌体在生长时将表面活性剂释放到胞外。在净水中放置6h,菌体能把积累的表面活性剂释放出来。 充足的碳源有利于菌体产表面活性剂,以原油为碳源时能持续大量的产表面活性剂;原油和尿素为产表面活性剂的最适碳源和氮源,菌XD-1产表面活性剂的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葡萄糖10g,尿素4g,KH2PO41g,无机盐溶液4mL,水1L,pH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