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力定位船避碰控制方法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ymm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海上作业任务越来越复杂,多艘动力定位(Dynamic Positioning,简称为DP)船协同作业日益成为一种常见的作业模式,协同作业船舶之间的碰撞会为安全作业带来隐患,因此研究协调作业中的避碰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一般的避碰问题不同,在协同作业避碰问题中,考虑避碰目标的同时要兼顾其它控制目标,这就使得协调避碰变得更加复杂。另外,船舶之间的水动力干扰、通讯形式、避碰区域形状等因素也会对避碰效果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围绕动力定位船作业过程的避碰问题,针对多艘动力定位船在不同作业任务下的避碰控制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针对多艘动力定位船在海面近距离作业出现“船吸”现象,提出了相遇和追越条件下的船间水动力干扰的简化计算模型,建立了考虑船间水动力干扰的DP船避碰运动模型。通过势流理论分析出船间水动力干扰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水池实验数据,利用多变量非线性回归法研究了精度较高、具有实时性的水动力干扰计算方法。将估算的水动力干扰叠加到单船的运动模型上,进行水动力计算误差估计,通过模型变换得到考虑水动力相互干扰的DP船运动模型,为后续抑制干扰复合控制提供了基础。
  其次,针对具有无向平衡通信拓扑图的多DP船的编队避碰问题,基于无源同步理论,采用导航函数法,提出了基于无源导航函数的避碰控制方法。基于DP船的运动学模型,设计了无局部极小值的导航函数避碰算法,分析了其收敛性和控制输入的有界性。考虑船舶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设计了无源导航函数编队框架,并基于分散式导航函数,提出了无源避碰队形的误差函数,实现了DP船收敛于期望的队形。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的避碰算法保证避碰的同时,还能够控制船舶收敛于期望队形。
  再次,针对DP船绕平台近距离作业非圆形避碰区域问题,提出了基于光滑阶跃函数的连续避碰控制算法。建立椭圆与圆最近距离的计算模型,分析了椭圆之间的最近距离和椭圆与圆之间最近距离的关系,得到带有椭圆形避碰区域的DP船之间最近距离的计算模型。通过光滑阶跃函数构造了作用范围可设的避碰势函数,利用光滑阶跃函数的性质结合反步法得到每条船的避碰控制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的协调避碰控制算法在椭圆形避碰区域下的有效性。
  最后,针对多DP船舶搜救问题,研究了包含避碰控制的多个控制目标切换策略的分散式零空间行为(Null-Space-Based)的避碰控制方法。设计了分层避碰控制结构,在监督层引入有限状态机,提出了基于有限状态机的动作切换策略,在动作层为了保证搜救任务函数收敛,提出基于任务函数的分散式NSB导引算法,并设计了底层滑模控制器。基于任务函数的NSB分散式避碰控制方法实现了多DP船搜救过程中的避碰和任务函数的收敛,仿真结果也验证了所提分散式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应用的需要和技术的发展,多智能体系统的协调控制受到来自不同领域(如物理学、生物学、控制科学等)的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切换系统作为一类典型的混杂系统,有着广泛的工程应用背景。切换系统和多智能体系统相结合形成更加复杂的动态系统,这类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但同时也具有更加复杂的结构特性和动态行为。由于每个智能体具有切换动态或(和)表示智能体之间信息交换的
学位
随着工业系统复杂程度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实际系统已不能由简单的单模态系统来描述,多模态系统更能体现实际系统的特性。切换系统作为一种典型的多模态系统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同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这些研究成果中,大部分是关于确定性切换系统的。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被控系统通常处于一个外部比较复杂的环境,受环境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以及被控系统本身在运行过程中也会发生特性的变化,导致被控系统中存
学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控制系统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也不断增加,通过传统依赖于机理模型或者辨识模型对生产设备进行控制问题的研究变得越来越困难,通过传统的基于机理建模的方法得到系统精确的数学模型也越来越困难,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实际系统时时刻刻产生并存储了大量的在线和离线输入输出数据,这让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利用这些数据取代机理模型,设计相应的数据驱动控制方法。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发展,
高精度自主导航系统与高性能滤波算法,不但是现代飞行器实现精确导航的重要保障,而且是一个国家国防高科技水平发展的重要标志。然而,现有的导航系统在自主性、可靠性和滤波解算精度方面均存在一定缺点,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提高,以适应我国国防建设对现代飞行器精确导航的需求。  光谱红移自主导航作为一种前瞻性的新概念导航方法,不但导航精度高、自主性强、而且实时性好,可为提高航天器导航的自主性、拓展导航手段、实现航天
学位
随着现代磁共振技术的发展,人类能够利用非侵入式的成像方法获取大脑的结构图像。更加振奋人心的是,研究者利用功能磁共振图像能够测量和记录人类大脑的功能活动。这些先进的成像技术成为探索大脑功能网络及其特性的坚实技术基础。其中大脑功能网络表达是大脑功能构架和特性的研究热点。  目前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主要基于传统的任务态或者是静息态设计。然而,任务态范式通常采用人为设计的简单刺激,与日常生活中的大脑活动相
众所周知,人类大脑是世界上当前人类认知范围内最复杂,最精巧的系统,因此脑科学已成为当今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大脑功能与结构的研究,以及如何基于大脑结构来解读大脑功能是目前流行的课题,也是人类科学面临的重大挑战。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以非侵入方式获取人类大脑内部图像成为可能。磁共振成像(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以及弥散张量成像(DTI: Diffusion
近年来,随着船舶控制技术的发展,多水面船编队控制的研究已经成为船舶运动控制的热点问题之一。相对于单艘船舶,多水面船编队作业具有效率高、系统容错性和适应性强等优点。同时,多水面船编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远洋在航补给、海底测绘、护航编队以及海上巡逻、编队扫雷等,因此对多水面船编队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围绕此热点性问题,将船舶模型参数不确定及环境干扰、船舶速度测量值不可用、执行器输入饱
学位
状态估计理论是自动控制领域、统计信号处理领域、信息融合领域的重要研究分支。以卡尔曼滤波和平滑为代表的状态估计方法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导航与定位、目标跟踪、信号处理、通信、控制、机器人技术、空间探测等工程应用中。卡尔曼滤波/平滑方法在带高斯分布噪声的线性状态空间模型条件下具有最高的状态估计精度,然而在以目标跟踪、协同定位为代表的应用中,系统模型非线性、噪声统计特性不确定性、厚尾非高斯噪声特性以及厚尾偏
学位
[db:内容简介]
转录水平的调控发生在基因表达的最初阶段,是基因表达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而真核基因的转录伴随着RNA的剪接调控,因此,异常的剪接调控往往会对基因的转录过程产生干扰。近些年,随着共转录现象的发现,RNA选择性剪接的研究焦点逐渐由剪接事件的识别转向剪接机制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以往的研究主要是从序列层面和核小体定位、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及非编码RNA等表观遗传层面阐述RNA选择性剪接的调控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