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中药白疕合剂对银屑病模型小鼠阴道上皮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核抗原表达,T淋巴细胞凋亡及炎性细胞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产生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雌性昆明种小鼠,鼠龄6~8周,每只体重18~22g,共84只(辽宁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2.实验方法(1)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昆明雌性小鼠84只,按随机数字表每组12只的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阿维A组、消银颗粒组、白疕合剂高剂量组、白疕合剂中剂量组、白疕合剂低剂量组。用药量按成人100g/70kg每日计算,小鼠给药剂量按照人与小鼠体表面积比例进行换算,得出白疕合剂高、中、低剂量组灌胃浓度分别为1g/mL、0.5g/mL、0.25g/mL,消银颗粒组灌胃量0.053g/mL,阿维A组为0.25mg/mL,模型组小鼠等量盐水每日灌胃,空白对照组正常喂养,连续给药28天。(2)银屑病小鼠模型的制备除空白组以外,其余的72只小鼠,腹腔均注射0.2mg/10g的苯甲酸雌二醇,每日1次,连续3日,使小鼠均处于雌激素期。第四日起,每组小鼠分别称量体重,按体重灌饲器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用4周。每两称一次重量,随时调整灌药剂量。(3)样品采集及指标检测(a)S-P免疫组化法观察小鼠KC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抑制作用。(b)电镜观察各组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c)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GM-CSF的水平。结果:1.阴道上皮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数的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白疕合剂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明显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抑制KC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S-P免疫组化法观察空白组小鼠PCNA表达阳性率和着色深度,着色浅,层次清楚;模型组小鼠着色深;中药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组较模型均着色深,以高剂量组最为明显;消银颗粒和阿维A组着色较深,层次较清楚。2.脾脏T淋巴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白疕合剂高、中、低组均能出现细胞凋亡,电镜下观察正常组能见淋巴细胞核大圆型,异染色质分布在核的周边,核仁明显,中药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较空白组比较出现凋亡小体,以高剂量最为明显,消银颗粒及阿维A组均可见少量凋亡小体。3.ELISA检测血清中GM-CSF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各组血清中GM-CSF含量均明显增高(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白疕合剂各剂量组GM-CSF含量显著降低(p<0.01),但高剂量组与消银颗粒及阿维a两组之间差异并不明显(p>0.05)。结论:1.白疕合剂能够显著抑制银屑病模型小鼠阴道上皮KC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2.白疕合剂能够诱导银屑病模型小鼠T淋巴细胞凋亡。3.白疕合剂能够降低银屑病模型小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GM-CSF的产生。4.白疕合剂可能通过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抑制上皮KC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降低血清GM-CSF的产生发挥治疗银屑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