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大运量、快速、准时等特点成为大城市居民的重要出行方式之一,但需要与其他交通方式相互协作才能完成全出行链,实现真正的“门到门”服务。自行车作为城市轨道交通重要的接驳方式,其接驳设施规模主要依照私人自行车需求计算得到。在共享单车出现后,既有预测方法设计的接驳设施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需求,出现了停放空间不足、秩序混乱等问题。为充分发挥自行车接驳优势,在结合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供合理的自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大运量、快速、准时等特点成为大城市居民的重要出行方式之一,但需要与其他交通方式相互协作才能完成全出行链,实现真正的“门到门”服务。自行车作为城市轨道交通重要的接驳方式,其接驳设施规模主要依照私人自行车需求计算得到。在共享单车出现后,既有预测方法设计的接驳设施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需求,出现了停放空间不足、秩序混乱等问题。为充分发挥自行车接驳优势,在结合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供合理的自行车设施规模,本文综合考虑了私人自行车和共享单车需求,探讨了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自行车接驳设施规划问题。本文研究了自行车接驳特性与设施配置,理清本研究开展思路与实际接驳设施设计过程的关系,探讨了包含个人属性、出行特征和环境因素对接驳方式选择具有潜在影响的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分析知春路站问卷调研结果。考虑接驳选择影响因素,本文构建了基于MNL(Multinominal Logit Model)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接驳方式分担率模型,该模型以效用最大理论为基础,通过效用函数得到各交通接驳方式分担率。本研究确定了私人自行车接驳设施规模预测方式并充分结合共享单车潮汐特征,构建了基于广义成本最小和随机服务理论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共享单车接驳设施规模预测模型,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本文以北京地铁13号线知春路站为实例,以问卷数据为基础确定了9种对接驳方式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由MNL模型计算得自行车接驳分担率为25%。综合考虑了车站私人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的换乘接驳需求,标定自行车接驳设施规模预测模型参数,由模型得知春路站的共享单车接驳设施中初始配置车辆242辆,高峰小时期间调度车辆为391辆,车位数242个,私人自行车停车位143个。为核实以上研究所得设施规模合理性并确定设施布局,本文以Anylogic仿真软件为工具,搭建了现有及规划车站模型并提出自行车接驳设施评价指标。根据模拟自行车接驳过程和数据结果分析自行车接驳设施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设施分配优化方案,最终得出知春路自行车接驳设施规划方案。本文旨在为轨道交通车站自行车接驳换乘规划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和设计思路,完善城市居民出行环境。图52幅;表22个;参考文献55篇。
其他文献
针对钢筋混凝土(RC)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地震后损伤严重和残余变形较大的问题,本文提出将带有碟簧装置的自复位RC剪力墙应用于框架-剪力墙结构,通过在剪力墙两侧墙脚安装碟簧装置为墙体提供恢复力并保护墙脚处混凝土免于损伤。对自复位RC剪力墙试件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其滞回特性和损伤演化过程。提出并开发了一种可准确描述碟簧装置滞回性能的恢复力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碟簧装置不同参数对自复位RC剪力
气枕式充气膜结构由于自重轻、造型丰富、折叠体积小,广泛应用于水立方等大跨结构中。当气枕受外部荷载作用或者发生振动时,膜面的位移会使气枕的内压发生变化,导致气枕的刚度发生改变,进一步影响气枕的变形,体现为内充气体与外部膜材之间相互作用的特点;同时,由于薄膜质量较轻,内充气体的质量与外部膜材的质量处于同一数量级,也会影响气枕的力学性能。由此可见,内充气体对气枕力学性能影响较大,如何考虑内充气体在充气膜
浅埋暗挖法作为地下工程最主要的施工方法,具有造价低、拆迁少、灵活多变及不干扰地面交通等优点,在全国各种地下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近些年浅埋暗挖法施工时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在穿越各类地上构筑物、建筑物或者已运行隧道、高速公路中,周围环境多变,沉降控制严格、风险因素更加复杂,因此对该类穿越工程的风险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论文在现有的风险管理和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工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DZH项目电力隧
随着核能的大规模利用,高放废物的处置一直是至关重要的环境安全课题。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中,膨润土砌块等组成的缓冲回填材料是阻滞核素迁移的重要工程屏障,其会受到复杂的热—水—力(THM)三场乃至多场耦合作用。其中,高放废物释热会导致膨润土砌块产生热膨胀和干缩开裂等,影响其阻滞性能。因此,要有效评估膨润土砌块的工程性能,需要研究膨润土的热膨胀性能及其对砌块组合的影响。本论文采用室内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
为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对车厢内运输设备的影响,保证运输设备的精度与使用寿命,本文设计了一款针对运输设备进行隔振的多维隔振平台。首先,基于并联机构承载能力强、运动自由度多的特点,提出一种以并联机构为主体的多维隔振平台的设计方案;基于车厢振动情况确定多维隔振平台的振动维度;基于螺旋理论对满足多维隔振平台隔振维度的支链进行了分析综合;通过对该支链形式对应的各种布置形式进行分析比较,确定了多维隔振平台
跨介质飞行器是既可以在空中飞行又可以在水下潜行的新型两栖装备,具有机动灵活性能强、作战范围广、任务可达性好等优点。而其两栖的应用特点就要求布局设计时需要同时考虑气动特性以及入水特性,其中,飞行器入水是一个复杂多相流动问题,涉及姿态的变化,飞行器、空气和水之间的耦合作用,穿越气液界面时的载荷突变等。本文主要是为了了解在空中飞行以及入水过程中飞行器受力的变化规律,研究不同条件对飞行器受力的影响,为跨介
随着天气变暖,全球降雨量增加,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破坏性和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加,洪水应急避难所已经成为灾后,为灾民提供居住场所、应急物资和医疗救助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多国均已加强洪水应急避难所的建设,中国领导人习总书记也经常强调应急避难所建设的重要性。Z地位于中国西南部,受气候变化影响,降雨量和暴雨持续时间逐年递增,由于降雨分布不均,西北地势较低,经常发生洪涝灾害。Z地虽然成立了应急管理局,建立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车辆信息系统也逐步向智能车联网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汽车通过各种车载软件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便捷服务,极大地优化了用户乘车体验。然而,汽车智能化为安全驾驶带来了新的风险,一方面因为车辆的智能软件系统会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出错率变高,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透明化,车载网络成了新的网络攻击对象。为了诊断车载感知网络信息的异常,已有研究成果主要研究了车载网络的入侵检测和异常诊
近些年,我国的基础交通的设施建设取得了飞速的进步,机场和铁路运输的综合枢纽正在发展并在实践中整合。从单一城市轨道交通模式逐渐过渡到多层综合枢纽的轨道交通体系,有一些枢纽综合机场正在规划设计连接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城市铁路和其他轨道交通系统,便利性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的枢纽综合机场逐步陆续进入到改扩建的阶段了,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和城市铁路的建设也在加快。有关管理部门也有序推进机场和轨道交通综合枢纽
含有废橡胶的橡胶混凝土,可以用作天然骨料的替代品,也可用于解决废轮胎处理的问题。运行列车的冲击荷载会引起桥梁结构及其周围的振动,这会导致轨道和桥梁结构退化,并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为了研究将橡胶混凝土用在轻轨桥梁板式轨道上应用的可能性,本文采用有限元法和车桥耦合理论进行了动力分析。首先,查阅了普通混凝土板轨道和橡胶含量为15%和25%的橡胶混凝土板轨道的力学性能,采用ANSYS Workbench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