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音学界不少学者都进行过关于韩语母语者对英语流音/r/和/l/的感知和产生的研究,但却缺乏针对韩语母语者感知和产生汉语普通话/r/和/l/的实证研究。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结合SLM和PAM,考察了初、高级普通话水平的韩语母语者感知和产生汉语普通话流音/r/和/l/的情况。本文首先通过音系对比、相似度评估实验和声学对比实验,考察了韩语的流音与普通话流音之间的相似程度,结果表明:对韩语母语者而言,汉语普通话中的/r/是陌生音素,普通话中的/1/是相似音素。在感知实验部分,通过辨认实验和区分实验,本文对比分析了韩语母语者感知不同语音环境下普通话两个流音的情况,结果显示:1.韩语母语者可以对普通话的两个流音范畴进行一定程度的区分,但区分率不是很高;2.韩语母语者对普通话/r/的感知能力要高于对普通话/1/的感知能力;3.语音位置和声韵调搭配都对韩语母语者感知普通话两个流音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发音实验中,通过发音准确度主观评价实验和对韩、汉发音人所发普通话流音的声学参数的对比,我们发现:1.韩语母语者所发普通话/r/的准确度评分要略高于所发/1/的准确度评分;2.韩语母语者和普通话母语者所发普通话/1/的声学参数的差异小于两组发音人所发普通话/r/的声学参数的差异。对比初级组和高级组的实验结果,我们发现:随着普通话水平的提高,韩国母语者对汉语普通话/r/和/l/的感知能力以及对普通话/r/的产生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对普通话/l/的产生能力却仍然停留在初级水平。根据以上实验结果,结合SLM和PAM,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对韩语母语者而言,随着普通话水平的提高,陌生音素是更容易习得的音素,而相似音素是更难习得的音素;这一结论支持了SLM;2.韩语母语者对普通话/r/和/l/的感知类型是属于PAM中的CG型(Category Goodness),也就是说:韩语母语者把普通话/r/和/l/感知为韩语中的一个流音(?)/r/,但由于他们能够感受到这两个流音范畴与韩语中的一个流音范畴之间的相似度存在差异,因而能够对普通话的两个流音范畴进行一定程度的区分,但区分率不是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