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环境生理因素对草地螟幼虫发育和抗寒能力的影响

来源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ngss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国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的一种重要害虫。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已三次暴发成灾,给我国的农牧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了阐明草地螟幼虫的发生危害规律,为改善和提高其预测预报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研究了3种寄主植物和7种人工饲料对草地螟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揭示了滞育幼虫形成的主要环境因素,幼虫抗寒能力与相关环境生理因素的关系,并确定了虫体含水量和某些能源物质的差异是导致幼虫抗寒能力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获得了一些较有意义的结果,主要如下: 研究确定了灰菜是草地螟幼虫最好的寄主植物:应用灰菜Chenopodium album L.(藜科)、苜蓿Medicago sativa L.(豆科)和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藜科)苗对草地螟幼虫进行饲养的结果为,取食这三种植物的幼虫均能发育至成虫,但在发育历期、存活率、蛹重和羽化率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中以取食灰菜的幼虫发育历期最短,存活率最高,蛹重最大,而取食菠菜的次之。而取食苜蓿苗的幼虫发育历期最长,蛹重最小,幼虫存活率和羽化率最低。这些结果表明,虽然这三种植物均可使草地螟完成未成熟期的发育,但灰菜是草地螟最适宜的寄主植物。这种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结论相一致。 研究了测试了草地螟幼虫与食物中蛋白质、含水量等的关系,发现了二种较有发展前途的人工饲料配方:利用7种人工饲料配方对草地螟幼虫进行饲养的结果表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差异是影响草地螟幼虫取食和生长发育的主要要因素,蛋白质含量高有利于草地螟幼虫的取食和生长发育,在所设定的配方中,蛋白质的含量越高,草地螟的生长发育相对较快,蛹重相对较大。另外,造成幼虫存活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是饲料中的水分含量,和饲料中防腐剂含量低时不能保证饲料在整个饲养过程中的新鲜程度,导致饲料的霉变,从而造成幼虫的死亡,但是防腐剂含量高影响幼虫的取食。但是,由于所配制的人工饲料对草地螟幼虫的生长发育与灰菜相比依然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现有草地螟的配方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提高。人工饲料对草地螟幼虫进行饲养,以试图找到一种合适的季节性替代食物和一种适合草地螟取食的人工饲料,为今后实验室进行草地螟幼虫饲养提供依据和参考。
其他文献
电脑派位入学是义务教育均衡化和教育公平政策语境下的选择,试图解决的是学位分配的公正性问题。从动机和目的来看,这种入学方式是教育公平的选择和追求,具有正当性;从结果来
“液晶”是液态晶体的简称,它是一种既像液体(如水,能流动)又像晶体(如食盐,有晶体的光学性质)的物质。  1888年,澳大利亚有个叫莱尼茨尔的科学家,合成了一种奇怪的有机化合物,它有两个熔点。把它的固态晶体加热到145℃时,便熔成液体,只不过是浑浊的,而一切纯净物质熔化时却是透明的。如果继续加热到175℃时,它似乎再次溶化,变成清澈透明的液体。后来,德国物理学家列曼把处于“中间地带”的浑浊液体叫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