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社会行为对人类的适应和进步有着积极作用,也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一直以来,共情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是心理学者的关注热点。近年来,随着审美心理学的兴起,研究发现,审美情感可以影响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同时与共情也有着密切联系。此外,研究表明共情既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同时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可以在具体情境中诱发,使共情特质相似的个体处在不同的共情状态之中,因此将前者称为特质共情,后者称为状态共情。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高特质共情的个体在具体情境中更容易诱发状态共情,而状态共情的训练可以提高个体的共情能力,所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不仅要考虑个体因素,同时要结合情境因素综合考察。但是关于审美情感、共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目前还未看到系统的实证研究。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生力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班人,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决定着未来祖国的发展,因此研究大学生的审美情感、共情及亲社会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综合采用问卷和实验两种方法探究大学生审美情感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共情在其中的作用。研究一采用问卷法,对上海某高校343名大学生进行测量,考察大学生审美情感、特质共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二通过两个行为实验进一步考察大学生审美情感、状态共情与亲社会行为(合作行为、助人行为)的关系。实验一有偿招募大学生121人,其中高审美情感组61人,低审美情感组60人,随机分为状态共情诱发组和状态共情控制组。状态共情参考情境诱导法,给被试提供故事和图片,给予不同的指导语诱发被试的状态共情,接着让被试做囚徒困境游戏。实验采用2(大学生审美情感水平:高审美情感/低审美情感)×2(状态共情水平:诱发状态共情/控制状态共情)被试间设计,因变量为合作比例,探讨大学生审美情感在状态共情的作用下对亲社会行为中合作行为的影响。实验二与实验一相比,只改变了因变量,通过助人独裁者游戏测量被试的捐助额度,探讨大学生审美情感在状态共情的作用下对亲社会行为中助人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审美情感、特质共情可以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特质共情在大学生审美情感与亲社会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对于合作行为,只有状态共情主效应显著,状态共情诱发组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显著高于状态共情控制组。3.对于助人行为,大学生审美情感水平主效应显著,高审美情感组大学生的捐助额度显著高于低审美情感组。状态共情水平主效应显著,状态共情诱发组大学生的捐助额度显著高于状态共情控制组。大学生审美情感水平和状态共情水平交互作用显著,在控制状态共情条件下,高审美情感组大学生的捐助额度显著高于低审美情感组,而在诱发状态共情条件下,两组大学生的捐助额度差异不显著,即诱发低审美情感大学生的状态共情促进了他们的亲社会行为,使得低审美情感大学生与高审美情感大学生在诱发状态共情条件下助人行为的差异减小,证明状态共情在大学生审美情感和亲社会行为之间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将大学生审美情感与共情相结合,综合考察其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丰富了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