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琴作为一种古老的乐器,在文化发展进程中与文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文人生活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其神秘起源和在礼乐文化中的重要作用而受到文人的重视,同时又在老庄思想的影响之下为文人提供了精神的补充空间,经由魏晋时期的哲思觉醒,涌现了如嵇康、阮籍、陶渊明等放达文人,他们通过自己对琴的独特理解来对现实进行反思,同时也借由古琴抒发自己的生命情怀与社会责任。同时,对于文人而言,古琴具有一定的审美休闲功能,这一功能的话语合法性随着文人群体的历史发展和独立性演变而逐渐公开,是文人颐养闲情雅兴的重要之物。但这种闲情雅兴之中又承载了文人复杂的精神世界,或可在国破家亡之时成为文人的劝勉之物,承载家国之思;或可以其清越的声音和超脱自由的精神使文人得以寄托山水之志,抒发内心真情实感。文人从古琴当中汲取了精神力量,又在艺术活动中进行了大量的文化创造,不断丰富着古琴的内涵,这些内涵当中可以折射出文人精神时代性的演变。而之所以有着这样的现象,是文人与古琴在历史中有着文化共生关系。文人继承了乐教传统,以琴比德,琴材的灵性生长、耐久坚忍与琴音的超逸绵远、清和通透是文人所青睐的琴德,这与文人的理想人格有着高度的契合;与此同时,由于审美趣味的独特性、文化性格的孤独性和历史命运的特定性,文人与古琴走向了情感上的紧密关系,并通过古琴寻觅知音,抒发自己对知音之遇的渴求。在这些过程当中,文人通过弹奏琴曲、创作琴歌、书写琴论等方式来达成与天、地、人的沟通,涵养生命,寄托理想,修身养性,抒发情志,达成自己的理想境界,却也在这过程中留有失落和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