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用事业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和重要的社会服务业内容,在计划经济时期,公用事业长期实行的是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对城市建设和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这种投资渠道单一,管理相对粗放,效率相对低下的体制弊端日益显现,造成公用事业发展缓慢,基础设施总量严重不足。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力扶持民营经济的呼声日益高涨,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公用事业民营化的讨论与尝试开始激起社会的广泛兴趣,对于已经成长起来庞大的私人资本而言,公用事业民营化或许又是一次改革的尝试。对政府来说,公用事业的民营化也同样是一个机会,这意味着政府可以在财政资源之外,吸引大量的民间资金,投入到公用事业中来,并且改进公共服务的质量,以既定的资源做更多的事情,就会使政府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从而也获得更大的政绩。本文试通过对各国公用事业民营化经验的比较分析,对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我国的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的建议,即在适度竞争、加强监管的基础上推进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进程,对于非自然垄断领域的产品生产和服务环节提供环节引导和推动各类资本进入,加强市场监管,营造多元投资主体、多家企业相互竞争的格局;对于自然垄断领域的公用事业基础设施方面则注重发挥政府投资的拉动和引导功能,健全和推行特许经营制度,建立开放条件平等、接入价格合理、设施使用充分的制度,确保终端用户能够以合理价格取得满意的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