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就是以民为本位,把民众作为社会统治秩序之根本的思想。“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就是对这一思想的总体阐述。传统民本思想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备受政治思想史、哲学史和中国史学等学者的青睐。尤其是20世纪以来,学者们从不同的维度和视角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梳理,并对其性质、特征、作用及影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这一研究经历了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论到史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从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奋斗目标,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再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此作出全面部署,并首次在党的文件中提出服务型政府的明确要求,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一次将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一个重要的思想和部署,即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庄严而紧迫地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当今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和立志实现的时代课题。服务型政府作为一种全新的政府职能模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本文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服务型政府出发,运用规范研究方法和历史研究方法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进行探究,总结了其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深入挖掘传统民本思想中对构建服务型政府有利的内容,最终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问题的由来及研究现状,指出关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对构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影响之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第二部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述略。首先纵向阐述传统民本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传统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传统民本思想在构建我国服务型政府中的利弊分析。先对服务型政府进行概述,然后逐个分析传统民本思想对构建我国服务型政府所带来的正反两方面影响。第四部分:借鉴传统民本思想构建服务型政府。首先吸取传统民本思想精华,完善现代以民为本思想;然后在批判继承传统德治思想的基础上,树立现代法治理念;最后从行政理念、行政体制、行政方式及公务员素质等具体方面提出要求,以构建和谐社会下的服务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