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锥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测量比较AngleⅠ类错牙合与AngleⅡ类错牙合患者髁突的表面积和体积,探究这两类错牙合患者髁突大小的特点,以及这两种不同错牙合类型对髁突大小的影响。方法:从到我院正畸科就诊的20~28周岁、未接受过正畸或者正颌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择AngleⅠ类错牙合患者70名(其中男性35人,女性35人),AngleⅡ类错牙合患者66名(其中男性33人,女性33人),要求面部对称,无关节症状。对病人做CBCT检查,并运用Materialise公司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Materiaise’s interactive medical imagecontrol system,Mimics)10.0软件对左右两侧髁突进行三维(Threedimensional,3D)重建,测量其表面积(Surface,S)与体积(Volume,V),并计算髁突形态学指数(Shape Index,SI),即体积/表面积。比较男女之间、左右两侧之间以及两种错牙合类型之间的各项测量值的差异。结果:1、在AngleⅠ类错牙合和AngleⅡ类错牙合患者中,男性患者的髁突体积与髁突表面积均显著大于女性患者(P<0.05)。髁突形态学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AngleⅠ类错牙合患者左右两侧髁突的体积和表面积及髁突形态学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AngleⅡ类错牙合患者右侧髁突的体积与表面积均大于左侧髁突(P<0.05)。髁突形态学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4、AngleⅡ类错牙合患者髁突体积、表面积均小于AngleⅠ类错牙合(P<0.01)。髁突形态学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髁突的大小与性别有关。AngleⅠ类错牙合和AngleⅡ类错牙合的髁突都表现为男性大于女性。2、颜面部对称,且无关节症状的AngleⅠ类错牙合患者的左右两侧髁突基本对称。3、临床上无明显不对称表现的AngleⅡ类错牙合患者的左右两侧髁突实际上可能不对称。这点可以通过CBCT来判断。4、不同类型的错牙合患者,其髁突大小不同。AngleⅡ类错牙合的髁突比AngleⅠ类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