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洛芬是安全、高效的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由于在体内消除很快(血浆半衰期为1.8-2h),维持体内的治疗浓度,每日需服药三次。一般来说,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如片剂和胶囊容易导致胃溃疡和厌食症状,缓释制剂提高了临床疗效,减轻了胃肠道的副作用。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缓释制剂,布洛芬缓释胶囊最早由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现为葛兰素史克公司),目前将布洛芬做成缓释制剂的主要有:骨架型片剂、包衣微丸胶囊、微球、脂质体等制剂。我们公司生产的布洛芬缓释胶囊为2006年获得批文生产的产品,现已批量化生产,该产品已被中国药典收载多年。生产的工艺是锅包衣上药法制成微丸填充成胶囊。处方成分为:药用微丸丸芯(蔗糖型)、硬脂酸、聚乙烯吡咯烷酮K30。我们公司投入生产多年,但在产品有效期内,胶囊内的微丸会出现粘连,造成产品释放度下降的不良趋势,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以及市场的扩展。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在原生产处方工艺上增加一层具有防潮功能的薄膜包衣,以不同百分比的不同粘度的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硬脂酸、微粉硅胶等为薄膜包衣材料,通过正交设计筛选最佳的薄膜包衣处方。测定其体外释放度,并评价其体外释放特性,以改善现状,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在本研究中,制备了原工艺的布洛芬缓释胶囊丸芯,并研究了不同粘度的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不同用量的硬脂酸和各种润滑剂对布洛芬缓释胶囊的体外释放特性及防潮效果的影响。用HPLC法测定布洛芬缓释胶囊中布洛芬的含量,采用正交设计,考察不同处方在1、2、4、7小时的体外累积释放度、微丸抗粘性能和吸潮性能,根据测得的数据设计最佳处方。以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68.05g,加1mol/L氢氧化钠溶液56ml,用水稀释至10000ml,摇匀,pH值应为6.0±0.05)900ml为释放介质,转速为每分钟30转的条件下进行测试,试验得到防潮薄膜衣的最佳处方组成为0.2%硬脂酸为增塑剂,水性材料成膜材料HPMC K4M用量为3%,润滑剂微粉硅胶用量为2%,包衣的物料温度为60℃。以此优选的处方和工艺制备的微丸,更好的改善了微丸的粘连问题,而且体外释药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布洛芬缓释胶囊项下的标准要求。在完成制备工艺后,对制得的产品与原研药进行了体外一致性的评价,分别测定了水、pH1.2盐酸溶液、pH5.5、pH6.0、p H 6.8的缓冲液中的5条释放曲线,计算其f2值,均在50%以上。结果表明,在增加以硬脂酸、HPMC K4M和微粉硅胶的薄膜包衣后制备而成的布洛芬缓释胶囊可以保证布洛芬的体外释放符合质量标准要求且能防止微丸的粘连,并与原研药的体外释放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