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南朝荆州政治地理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09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荆州(包括东晋以后的湘、郢、雍三州)的政治地理。西晋末年与东晋时期,由于流民迁徙、北方政权的侵扰、东晋北伐等等原因,直接导致了东晋荆州境域的伸缩,从而影响到政区区划的变迁。东晋出于宣示正统和规复失地的决心,并意图解决侨流人口的问题,故多在荆州侨置州郡县。而这些侨州郡县因为大部位于荆州北鄙,故其政治地理的地位日益凸显。为了稳定边陲、安定政局,东晋政府以乡族集团为主要军事力量,设置了襄阳军府。后襄阳军府统辖权在各政治势力之间的转接,反映了荆州政治格局的变化。这一时期,又两立两省湘州。然而湘州的设立、废省根本取决于“荆扬之争”的结果。换言之,即中央意欲钳制荆州时,则往往分荆置湘。反之,荆州企图抗衡中央时,则合湘入荆。刘宋初期,荆州境域渐趋稳定。中央政府为了安置侨民、拉拢雍州豪强、抵御北方政权、牵制荆州方镇,即转襄阳军府系统为雍州州职机构,后世因之不改。刘宋时期,曾两省三立湘州,后又分荆、湘二州置郢州。主要是利用湘、郢二州政治地理的特殊性,以达到牵制荆州方镇的政治目的。除此之外,郢州政区独特的“纺锤形”形状即起到了防御荆、雍二州的战略意图。萧齐时期,在因袭刘宋荆、郢、雍、湘四州政区区划的基础上,齐高帝新置巴州。巴州的设立在于稳定荆州西部的统治秩序;而待这一地区较为稳定后,巴州也随之废省。至萧梁时期,出于政治地理的因素,再次对荆、郢、雍、湘四州进行了分割,致使荆州方镇势力进一步被削弱。后由于雍州沔北地区大部失陷,萧梁为安抚该地区的乡族集团与侨民势力,在沔南地区侨置了郡县。而陈时,随着长江以北地区的丢失,湘州政治地理的位置变得日益重要起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荆州在前四朝的政治地位。东晋南朝于荆州(包括以后的湘、雍、郢三州)多有封国,封爵属地的设置、分布不仅和政区沿革相关联,也见证了中央和方镇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同样,各阶层实力、政治地位的变动也多在封爵中得到反映。如东晋中后期,高门士族和寒族、低等士族之间的政治地位开始发生转化;南朝皇权与宗王在政治利益上的摩擦和争斗,促使外族、他姓势力得以在政治舞台上崛起;地方豪强、乡族集团在各朝代的政治生活中,其角色和地位不断转换等等。反过来,上述情况也对政区封爵的数量、封爵属地的分布产生了影响。与此同时,东晋南朝中央政府也利用封爵与其属地的分布,来谋求自身的政治目的。本文时间断限:上起自西晋末年,下讫于隋开皇九年(589),即陈朝灭亡。本文主要是依据史料记载,对东晋南朝荆州(包括以后的湘、郢、雍三州)的境域变迁与政区沿革进行考证;并利用图、表的形式将各时期的政区面貌一目了然地表现出来。考证方法主要以排比文献直接记载的材料为主,并辅以考古出土材料。
其他文献
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概述;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现状及主要测评工具进行总体评述,对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发展
<正> SPS协定(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和TBT协定(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作为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果之一,标志着世界经济在贸易关系和市场准入方面已
目的:尝试优化和建立可同时快速检测多种PDE5抑制剂类非法添加化学成分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TLC法、HPLC-PDA-MS联用及UPLC技术。TLC法:使用硅胶GF254薄层板,以三氯甲烷-乙
从高压到超高压,从小功率到大功率,从单机到成套,从机电控制到智能化———这已成为高压清洗机国际水平的标志,这一标志的突出特点就在于多学科密切融合服务于一个工程目标。
结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不仅与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和病程的早晚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术者的专业化程度、手术方式、手术操作以及是否采用综合治疗有直接关系。对于局部复发
采用pH梯度法制备了阿霉素脂质体.用SephadexG-25微型柱分离-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阿霉素脂质体包封率.结果表明,当药物/磷脂重量比为0.02~0.05时,包封率均大于90%;体外泄漏研究显示,25℃时,2h内泄漏百分率约为2.7%,保证了临
目的:建立中成药中金胺O染色物的检测方法,对可能存在的化工染料金胺O进行筛查,并建立阳性样品中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对中成药中的金胺O进行筛查,并采用HPLC-MS/
<正>大量的实验已经证明新生血管的形成是肿瘤生长和播散的基础。血管生成的过程是在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血管生成因子的平衡中完成。在正常组织中,新生血管生成会受到严格
<正>黄龙县不但以"黄河绿洲"的美称遐迩闻名,而且以"黄龙核桃甲天下"之荣誉满华夏。特别是自编自演的豫剧《大山情》在延安市文艺调演中脱颖而出,受到了市领导的表扬。《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