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水上航行器的低宽频振动能量收集器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l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波浪能作为一种储量巨大,并且尚未完全开发和充分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波浪能充分利用将对缓解能源危机和降低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然而波浪能的低频、宽带、随机、多方向特性与海水腐蚀性的环境,极端天气条件等为波浪能的开发利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波浪能收集的多模态振动能量收集装置。该装置对典型的悬臂梁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采用了具有多方向振动能量收集能力和多模态特性的十字梁结构,实现多方向宽带振动能量收集。并用基于液态金属的摩擦电装置代替了传统的配重块设计,在不增加装置结构复杂性的基础上,增加了多模态振动能量收集装置的发电效率。不同于传统的压电、电磁等振动能量收集技术,摩擦纳米发电机在低频下仍具有较好的响应。本文首先从位移电流的角度,通过理论分析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并对本文采用的独立金属层式摩擦纳米发电机建立电容模型,对液态金属摩擦电装置的电荷分布及转移、V-Q-x的关系和负载输出特性进行了分析。基于液态金属的特性,液态金属摩擦电装置相比于传统的摩擦纳米发电机具有更大的能量密度。此外,液态金属的流动性也使得装置可以更好的适应波浪能的收集。十字梁结构相当于一个竖直悬臂梁与两个水平分支悬臂梁的耦合,这种耦合不但使得装置在不同方向的环境激励下均具有较好的响应,也赋予了装置多模态特性,即在一定带宽内具有多个谐振频率,从而极大扩宽了装置的有效工作带宽,使得装置更加切合波浪能的收集。本文对十字梁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计算与分析,首先通过对不同分支梁安装位置的十字梁结构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对各种位置下的对应的谐振频率分布进行分析,选取了最适合波浪能收集的分支梁安装位置。进而又对不同尺寸的十字梁结构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从而确定了合适的尺寸。本文通过设置单模态振动能量收集装置(单梁装置)的对比实验,对多模态振动能量收集装置的多模态特性与多方向振动能量收集能量进行了验证。相比于单模态振动能量收集装置,多模态振动能量收集装置将有效工作带宽扩宽了 6.25倍,峰值开路电压扩大了 6.9倍。从输出能力来看,多模态振动能量收集装置可以在65s将10μF电容冲至1.49V,相比于单模态振动能量收集装置提高了 11.4倍。环境模拟实验中,在波浪的作用下,多模态振动能量收集装置可以同时点亮24盏LED灯。此外,多模态振动能量收集装置可以收集航行器运动过程中的振动能量,5分钟内将10μF电容冲至4.76V,这进一步证明了装置具有收集波浪能的潜力。
其他文献
一般物质都有一定程度的介电特性。在电场作用下物质本身会有一定程度的极化(polarizable)现象,并在极化后物质内部电荷会顺着外加电场的方向有序排列。如果外加的电场不均匀,极化的微粒会受到介电泳动力(dielectrophoretic force)而发生移动。利用电场来操纵微粒的介电泳动的技术,可通过改变电学信号参数进行介电泳力的控制,再结合光学、声学、电磁学等技术可以在微芯片上实现对微粒的操
近年来生物材料因其生物亲和力强、透氧性和亲水性等无法比拟的优点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科学家使用生物材料制备了各式各样的光子器件,其中,利用天然丝制作生物光纤设计光子器件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研究方向。本论文以天然丝制作生物光纤为研究对象,探索生物材料作为随机激光增益介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研究随机激光在生物材料中的传播形式。通过改变泵浦光位置从而调控随机激光的波长。本论文使用以染料Rh6G掺杂的生物蚕丝电纺
近年来,由于对可穿戴设备和电子皮肤的需求迅速增长,利用共轭聚合物制备本征可拉伸的电子器件逐渐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共轭聚合物薄膜的性能不仅取决于它们的分子结构,而且还与它们的分子取向、分子堆积、晶态结构、薄膜厚度等微、介观尺度密切相关。传统的三维体相膜结构复杂,不利于探索结构与电、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而具有几个单分子层厚度的二维超薄膜可以简化体相膜复杂的多级结构,为探究材料结构与其电、力学性能
优势流是影响土壤非平衡水分和溶质运移的重要机制,也是土壤与地下水快速补给、径流及污染物运移的关键途径,而大孔隙流是优势流最常见的类型。大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优势流程度最直接的因素,因此本文在选取代表性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室内人造大孔隙土柱模拟实验研究饱和条件下大孔隙直径、数量和位置对壤粘土土壤水分和溶质运移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分区收集出流液研究平面水和溶质通量时空变化过程,最后使用Hydrus中的双重
液晶显示器已经是平板显示器中的主流产品,它在人们生产生活的各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作为液晶显示器的关键组成部件,背光模组逐渐向大尺寸、超薄化、低成本的方向发展。为了缩短混光距离,通常采用二次透镜对LED光源的光线进行再次分配,因此针对透镜的设计工作就非常重要。本文基于非成像光学理论,提出了直下式LED背光模组中双自由曲面透镜的设计方法。首先对确定设计指标下单个透镜目标面照度最优分布进行了讨论,在此基
二维半导体材料由于具备优异的电子和光电子特性,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替代硅基材料的新一代材料。硒化铟(In2Se3)是一种具有结晶多态性和多种优异电子特性的III-VI二元硫族化合物,它的直接带隙(2.09 e V)既允许高吸收系数,又可以在光激发下有效生成电子-空穴对,这在光伏和光电导探测器等应用中引起了极大关注,被认为是用于光伏器件、光电、相变存储器和离子电池的有前途的材料。这里我们通过引入内建电场
热活化延迟荧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材料是许多研究人员用来制备高性能OLED器件的主要选择之一,但TADF材料设计过程中对分子结构有十分严格的要求,而激基复合物则能以更简单的方式获得与传统TADF材料同样的效果。本论文主要研究激基复合物对器件性能和发光机制的影响。通过优化客体掺杂、选择合适的激基复合物主体及界面激基复合物下的超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型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芯片的运算速度不断加快,集成度越来越高,尺寸越来越小,导致电子设备的热流密度急剧增加。与此同时,电子设备的热设计研究进度略显滞后,使电子设备的工作温度分布不均且能耗高的状况得不到有效改善,严重影响了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本文以传热学、计算流体动力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针对电子设备高热流密度下的散热问题,采用沉浸式散热技术,用于电子设备的散
随着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行业的飞速发展,SiC MOSFET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于工业领域,相比于普通的Si半导体功率器件,其具有耐高温,耐高压,低损耗和高开关频率的优势,因此SiC MOSFET在市场上的商业价值也逐步提升。驱动电路对半导体功率器件的运行至关重要,由于SiC MOSFET的特性和普通Si器件存在着差异,在高频工作的条件下,其本身对电路中的寄生参数更为敏感,因此SiC MOSFET驱动电
养殖废水是我国主要污染物来源之一,含有较高浓度的有机物、悬浮物(SS)、氮磷污染物以及病原微生物。规模化奶牛场常采用厌氧消化工艺处理奶牛场废水,将其中的易降解机物转化为甲烷实现资源回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厌氧消化效果容易受到环境温度以及工艺缺陷的影响,导致厌氧消化沼液中仍含有较高浓度的悬浮物、氮磷污染物、惰性有机物和残留的可降解有机物。厌氧氨氧化工艺由于低廉成本和高效脱氮的优点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