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环境友好型技术影响评价与政策模拟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snow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国家,从远古农耕时代一直维持着低投入、低产出和低污染的“自然农业模式”,自从19世纪后半期石油化工的兴起,人工合成氨的问世推动农业的发展开始进入高投入、高产出,同时也是高能耗、高污染的新型农业增长模式。化肥是1906年由西洋商人引入我国,并在20世纪80年代迅速蔓延,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获得高产的重要手段,为作物的增产做出巨大贡献。但是随着化肥施用量的不断增加,化肥对作物增产的边际效果不断递减,主要原因是我国在化肥使用过程中存在普遍过量施肥以及氮磷钾肥(NPK)施用比例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化肥利用率低下。化肥过量施用和养分(主要是N素和P素)的大量流失会引发土壤盐渍化、水体富营养化和地下水硝酸盐超标等诸多环境问题。为此,国家设计和实施了多项政策以减少化肥施用量和提高化肥利用效率,例如,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等。其中,国家(农业部)于2005年启动实施的一项化肥减量政策——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投资最多,覆盖面最广。2005年以来,中央将测土配方施肥作为重大农业科技措施连续写入中央1号文件,并确定为我国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和公益性的重要工作,逐年扩大补贴规模。纵观国内外相关文献,关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测土配肥方案决策系统的研发以及通过田间试验方法评价该技术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然而从技术推广利益相关主体的视角,评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环境和经济影响的研究几乎没有。尤其是农户,作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实际应用者,研究影响其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因素,以及技术采纳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对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以及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考虑到在经济发达地区,过量施用化肥及其所引发的环境问题更为严重,所以本文以太湖流域为例,构建了“宏观评价——微观评价——政策模拟”的研究主体框架,然后运用相关计量方法和数理规划方法进行实证检验,以期为国家实现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多赢提供有效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环境友好型技术的政策建议。宏观评价主要是基于区域层面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环境与经济影响进行评价。通过在DID理论模型基础上有机耦合EKC分解模型、C-D模型和供给反应模型,分别构建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对区域环境与经济影响的评价模型,并使用江苏省52个县(市)2004年~200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1)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参加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有助于提高样本县(市)种植业总产值,而且增加的效果逐年增加。(2)环境影响评价中参与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对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从影响符号看,参与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第1年为正,但是第2年开始出现负效应。可能的解释是江苏省测土配方施肥的配肥原则是“增钾减氮”,项目的推广会使肥料施用结构发生改变,所以掩盖了测土配方施肥对化肥用量的真实效果。(3)从EKC假说验证角度看,江苏省化肥投入强度与宏观经济存在典型的“倒U型”关系,转折点在人均GDP为16615元(2004年=100)。即随着经济的发展,江苏省化肥投入强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微观评价主要是基于农户层面研究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及其环境与经济影响。基于太湖流域221户水稻生产农户调查数据,首先利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因素,其次通过构建投入需求和产出供给方程,评价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的环境和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平均年龄越小、家庭耐用资产状况越好以及与上一年农技推广人员接触次数越多的农户,越倾向于选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而受教育年限较少或较多的农户都不愿意选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化肥施用量(尤其是N肥施用量),控制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用率每增加1%,化肥施用量会降低0.09%(0.45kg/hm2)。(3)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水稻单产,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用率每增加1%,水稻单产将提高0.04%(2.91kg/hm2)。(4)若研究区域实现全面推广应用(采用率达到100%),将进一步减少化肥施用34.91kg/hm2,同时提高水稻产量223.98kg/hm2,存在较大的经济和环境效应潜力。政策模拟主要是对农业与环境政策对农户采纳环境友好型技术的激励作用以及可能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进行事前评价。基于太湖流域上游地区268户农户农业生产的调查数据,首先根据土地经营规模和非农收入水平将样本聚类成4种农户类型(农户类型1-3为小规模农户,且非农收入依次递增;农户类型4为种植大户,非农收入与农户类型1相当),然后通过构建农户生物-经济模型模拟各种农户类型在各种备择农业与环境政策下土地利用决策(作物种植行为和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行为)及不同决策下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最后还研究了机插秧补贴、作物价格波动和对种植大户直接补贴等情景对农户土地利用决策和投入-产出等影响。主要模拟结果如下:(1)在保持现有政策不变的情况下(BLY情景),环境指标整体改善,但是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总体变差。主要是因为大量劳动力的外出务工使农村遭受严重的人力资本流失,致使双季作物转向单季作物种植,降低了粮食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2)农业与环境政策可以通过改变种植结构和提高环境友好型技术的采用率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经济激励政策对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的激励作用明显强于培训及教育手段,但是后者也能有效诱导农户采用适地养分管理技术等环境友好型技术。在农业与环境政策的激励下,不仅环境指标得到更大幅度的改善,同时农户收入和表征粮食安全的水稻产量也显著增加。(3)不同农户类型之间的农业经营情况和对政策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从经营情况看,种植大户的经营效益是最高的,其次是低兼小农。从政策反应差异看,兼业程度较低、对农业依赖程度较大的农户类型(如,低兼小农和种植大户)对农业与环境政策的灵敏性较强。(4)农民的劳动时间配置存在多样化,规模经营更有利于降低推广环境友好型技术的监督成本。(5)对种植大户的补贴确实能够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和提高农户收入。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文章认为解决如何深入推广环境友好型技术,引导农户合理施肥,进而从源头遏制农业面源污染,确保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是:(1)升级测土配方施肥系统,健全测土配方施肥的基层推广体制。广纳土肥专业技术人员和软件系统开发人才,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和企业参与的基层推广机制,切实推广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扩大宣传、强化农技培训,规范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管理实施。尤其是重点培训比较年轻、中等受教育程度和以务农为主的农户家庭,并充分挖掘示范户的榜样作用。(3)制定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农户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积极性。扩大测土配方肥补贴范围,降低测土配方肥的价格,对农民的财政补贴政策应该逐步向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倾斜。(4)准确定位政策目标群体,实行差别化管理政策。以非农收入为主的小规模经营农户,鼓励其脱离农业;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小规模经营农户,增强其运用科技致富的本领;对与种植大户,从各方面给以扶持,使其成为农业经营的骨干。(5)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降低推广环境友好型技术的监督成本。此外,政府应该重视提高土壤肥力的工程,鼓励农民应该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和合理轮作等方式提高土壤肥力,实现作物的持续稳定增长。
其他文献
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制度目的是缓和强制执行的效率优先。"足以排除强制执行的民事权益"的判断,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交错的问题。权利外观与实际分离的民事权益中,最为典型的为借名
目的:分析营养风险筛查表(NRS-2002)联合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监测方式评估肝癌患者手术前后营养状况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0例行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均于手术前
1999年《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第17条第1款规定了在航空器上或者上、下航空器的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造成旅客死亡或人身损害,承运人需要对旅客承担赔偿责任。然而
水稻土是各种母质土壤在淹水种稻过程中经历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作用的产物。在长期的耕作活动影响和氧化还原交替作用下,种植水稻的土壤在物理结构、化学成分以及土壤生
水分是沙区植被建设极为重要的生态限制因素,沙区水分主要以土壤水形式存在,土壤水是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之间相互转化的纽带,在水资源形成、转化及消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
解决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大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够给江苏在环境保护的很多具体领域带来帮助。本文针对江苏环境
近四五年来,方方几乎没有写过短篇小说,但我们读到了她许多精彩的中篇,如《琴断口》、《刀锋上的蚂蚁》等,以及长篇小说《水在时间之下》。她好像越来越沉浸于一个有长度的叙述,更
温室气体排放作为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的关注和深入研究。在众多温室气体的排放源中,农业土壤是最重要的排放源之一。农业用地中N2O的年排放量占全
随着我国民航运输业的发展,航班时刻的经济价值日益凸显,渐渐导致繁忙机场的时刻资源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各方利益难以统筹兼顾。市场机制的引入——拍卖,或许成为缓解这一困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